
犹萧索。不热闹;冷落。 宋 辛弃疾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词:“夜深休更唤笙歌,簷头雨声恶。不是 小山 词就,这一场寥索。” 金 李之翰 《中京遇因长老》诗:“分手山堂更寥索,冷云衰草伴征鞍。”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先辈便於七言者,以声长字纵,可以牵合成章也。今京师縉绅每谓七言律书轴庶不寥索,遂失作者之意。”
“寥索”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环境或场景的冷清、萧索之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寥索”意为“不热闹、冷落”,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象或人文氛围的寂寥。例如秋夜雨后的空寂庭院,或离别后的凄凉场景()。
词源与文学引用
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可用于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中,如描写荒凉的自然景观、人烟稀少的场所,或引申为内心孤寂的状态。
近义词对比
“寥索”通过诗词中的经典用例承载了中文特有的意境表达,适合在需要渲染清冷氛围的语境中使用。
《寥索》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孤寂凄凉、清淡无趣,形容境况单调、无人关注,缺少兴趣和风趣。
《寥索》的部首是寸(suān),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这个词一共有10个笔画。
《寥索》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庄子·逍遥游》一文中有“道孑然而不盈,光寂然而不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墨子·齐物论》);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形容境况凄凉无聊的含义。
《寥索》的繁体字为「寥索」。
古时候写《寥索》时的字形与现代有些不同,其中的「索」字在古代用「羽」字旁作为部首,写作「翺」。而整个字的形状更加典雅华丽。
他感到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十分寥索,没有亲友,也没有喜欢的事情做。
寥寥寥(形容极少)、寥寥无几(形容很少)、索然无味(形容乏味)
凄凉、孤寂、清淡
热闹、繁忙、有趣
敖包巴不得标徵逼红秉公办事碧滩波阵面察渊鱼出示辞受胆大心粗黨權淡默风云之志分势俘掠赶前搆火顾藉烘云托月惑主进举獧捷均人抗税空日脍手寥翘力竭丽句清辞灵空漏面贼卖空蛮音慕殉拈斤播两拟则驽散融雪天气三谟赏功申曲衰杖霜讯锁锢素品踏猛子鞉音腾凑条对条列题凑提早通家之好屠家僞体违义鲜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