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人的意思、均人的详细解释
均人的解释
(1).古代的官名。《周礼·地官·均人》:“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輦之力政。” 孙诒让 正义:“案均人掌均乡遂公邑之地事,与土均掌均邦国都鄙之地事,职掌内外远近,互相备也。”
(2).泛指掌管土地赋役的地方官员。《南齐书·高帝纪上》:“北鄙黔黎,奄坠涂炭,均人废职,边师告警。”
词语分解
- 均的解释 均 ū 平,匀,引申为调和:均衡。势均力敌。平均。 皆,都,老少均安。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均钟〕古代乐器。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笔画数:;
-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均人"是中国古代职官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属于地官司徒的属官,主要负责调节与土地、赋税、力役相关的事务,以追求公平均等。其核心含义和职责如下:
-
官职定义与核心职责
“均人”的“均”意为调节、平衡、公平;“人”指职官。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土地赋税的征收与力役的征发,力求做到公平合理。具体包括:
- 均平土地赋税:根据土地的质量(如肥沃程度、距离远近)和年成的好坏,合理确定和调整应向国家缴纳的赋税额度,避免负担过重或过轻,体现“均平”的原则。
- 均调度力役:负责征发和管理民众为国家服劳役(力役),根据家庭人口、财产状况等因素,公平地分配劳役任务和期限,防止过度役使民力。
- 调节丰歉差异:在丰收或歉收的不同年份,依据《周礼》规定的“丰年则公旬用三日”、“中年则公旬用二日”、“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等原则,相应调整力役的征发量,体现恤民思想。
-
历史背景与意义
“均人”的设置反映了西周时期(或《周礼》构想的理想制度)国家对土地、赋税、劳役等经济资源和社会负担进行制度化管理的尝试。其核心思想是追求社会负担的“均平”,以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是古代“均平”思想在行政管理上的体现。
引用参考来源:
- 《周礼·地官司徒·均人》:这是关于“均人”职责最原始、最权威的记载。原文详细规定了其“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等职责。可参考权威注疏本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周礼注疏》。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均”字条目下,通常会提及“均人”作为古代官名,并简要解释其职责为“掌管赋税力役之官”。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职官”或相关条目中,会对“均人”有更详细的历史背景和职能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均人”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
古代官职(主要含义)
- 起源与职责:源自《周礼》中的官名,属地官司徒管辖,负责调整土地赋税、力役等事务,确保公平分配。具体包括:
- 均衡地政(土地管理)
- 平衡地守(山林川泽的守护)
- 协调地职(农业税赋)
- 调配人力与车马资源。
- 历史演变:后世逐渐泛指地方上管理土地赋役的官员,如《南齐书》中记载其职能延续。
-
现代引申义(较少见)
- 平等概念:部分现代解释将其引申为成语,指“人人平等,无贵贱之分”,强调社会公平理念。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出处,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现代扩展。
使用注意:
- 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通常指官职含义;
- 若用于现代语境表达平等,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义来源。
建议参考《周礼·地官》或汉典()等权威古籍注解以深入了解官职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案问白箸饱飏鞴囊柄把财货刬灭大点黨政地点跌蹼地理环境订亲东奔西逃独行其是梵馆泛卮燔指伏尸盖棺论定弓袋归寝含鸟澴流鄠杜浑大火车头贾誉叽叽喳喳襟背击竹空间站牢饭碗敛笑戮力齐心锹掘请谢碛沙岂伊荃宰鋭角入侍三涂三洲曲赏募钐利省薄十二分水份熟思替陵拖绣毬魏文手巾文似其人物货相俦咸英小律小屈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