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察渊鱼的意思、察渊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察渊鱼的解释

见“ 察见渊鱼者不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察渊鱼"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典故性短语,其核心含义指过分地窥探隐秘或他人隐私的行为,常含贬义,警示人们不当的探察会招致祸患。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演变及用法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拆解

    • 察:细看、审查(《说文解字》:察,复审也)。
    • 渊鱼:深水中的鱼(《尔雅·释水》:渊,深也;鱼,水虫也)。

      合指窥探深水中的鱼,隐喻探查本应隐蔽的事物。

  2. 引申义

    典出古籍后,固定为成语"察见渊鱼",比喻:

    • 过度追究他人隐私(《汉语大词典》)。
    • 过分精明反而招祸(《中华成语大辞典》)。

二、出处与典故

源头:战国《列子·说符》

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意为能看清深渊之鱼的人不吉利,能预知他人隐秘者会遭殃。

背景:

孔子以此谚告诫弟子,统治者若过度窥探民情,反会引发动荡(参考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12版,P87)。此思想与道家"无为而治"、儒家"水至清则无鱼"相通。


三、语义演变与用法

  1. 古代用例

    • 《韩非子·说林上》引用此典,强调"明察"的边界。
    • 汉代《史记·吴王濞列传》以"察见渊鱼"暗讽帝王猜忌诸侯。
  2. 现代语义

    当代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列词条,但"察见渊鱼"作为成语被收录于:

    • 《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释义:"比喻探知别人的隐私。"
    • 《中华成语辞海》(四川辞书出版社,2020)补充:"含告诫勿过分精明之意。"
  3. 使用场景

    • 批判性语境:如"管理者若察见渊鱼,必失人心。"
    • 自省性劝喻:如"处世忌察渊鱼,难得糊涂。"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古籍原文

    《列子·说符》电子版可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

    《列子·说符》原文链接

  2. 学术注释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12)ISBN 978-7-101-08557-5。

  3. 词典依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察见渊鱼"词条。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渊鱼"释义参考。

五、关联概念


"察渊鱼"承载了中国文化中对"分寸感"的哲学思考,其释义需结合典故本源与社会伦理理解。现代使用虽较少,但作为成语"察见渊鱼"仍活跃于书面语,警示探察隐私的负面后果。

网络扩展解释

“察渊鱼”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能够看清深渊中的鱼”,比喻洞察事物本质、看穿隐秘细节的能力。其核心在于强调对事物深层次真相的透彻理解,常用于形容人观察力敏锐或思维深刻。

二、出处与延伸含义

该成语源自古代谚语“察见渊鱼者不祥”(出自《列子·说符》),原意暗含警示:过度追究隐秘之事可能招致祸患。例如《汉书》中曾用“岂渊鱼之是察”表达对过度探查的否定态度。

三、使用场景

  1. 褒义用法:称赞某人具有非凡洞察力,如“他分析问题如察渊鱼,总能直指核心”。
  2. 中性/警示用法:提醒勿过度探究隐私或细节,如“管理需把握分寸,察渊鱼反易生嫌隙”。

四、注意事项

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因其隐含“过犹不及”的双重含义。现代使用中更侧重褒义的洞察力描述,但引用古籍时需注意原典的警示色彩。


提示:如需查阅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列子·说符》《汉书·终军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鹜白纩掰脸柏树洞保护关税北路被缁才器成全出兵蹙球大佛阁诞受倒句大赛钓具调开丁香斗草杜陵沸激腐俗规复户限为穿谏切馂饔垦化客衣旷坠烂石留吁逻巡马踩车霓裳素昵款諐忤清理青旻穹阶取信于民沙轮身根失措拾掇无遗水引署衔司掌酸俗太学潭渚讨笤天阙天逸铁榜铜汁五帝坐吓怒晓慧谐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