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谢赋的意思、谢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谢赋的解释

(1).指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唐 李景 《都堂试士日庆春雪》诗:“几处 曹 风比?何人 谢 赋长?”

(2).指 唐 谢偃 作的赋。《旧唐书·文苑传上·谢偃》:“ 偃 尝为《尘》《影》二赋,甚工……时 李百药 工为五言诗,而 偃 善作赋,时人称为 李 诗 谢 赋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谢赋,特指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创作的赋体文学作品。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文学的重要开创者,谢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在赋体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特点与内涵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核心定义与文学定位

谢赋指谢灵运(385-433)所撰写的赋篇,代表作为《山居赋》《撰征赋》《归途赋》等。其赋继承汉魏赋体传统,同时融入个人对自然山水的深刻体验与玄学思辨,标志着赋体从汉代铺陈都城宫苑的"体物"大赋,转向以山水为载体、抒发个人情志的创作新阶段。

二、核心艺术特征

  1. 山水审美与自然描摹

    谢赋突破传统赋体对人工建筑的关注,首次将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进行全景式描绘。如《山居赋》以会稽山水为背景,细致刻画"近东则上田、下湖""近南则会以双流,萦以三洲"等地理景观,开创中国文学"山水赋"先河。

  2. 玄理与情感的融合

    赋中常将山水意象与老庄哲学结合,如"观三世以其梦,抚六度以取道"(《山居赋》),通过自然景象阐发"顺应自然""物我合一"的玄学理念,形成"山水—玄理—情志"的三维结构。

  3. 语言艺术的创新

    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既保留汉赋铺排气势,又融入清新自然的白描手法。如对山间植物的描写:"水草则萍藻蕰菼,藿蒲芹荪",兼具辞藻华美与写实精神 。

三、文学史价值

谢赋上承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的体物传统,下启唐代山水游记散文及宋代文赋的发展。其将个体生命体验融入地理空间书写的模式,为后世《水经注》《永州八记》等作品提供范式。钟嵘《诗品》评其"兴多才高,寓目辄书",此特质同样体现于赋作中。


来源依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章节
  2. 《昭明文选》卷十九至二十(谢灵运赋收录篇目)
  3. 莫砺锋《中国文学经典·南北朝卷》
  4. 《宋书·谢灵运传》及《山居赋》自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谢赋”一词的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主要存在两种解释:

一、作为表达感谢的成语(现代常用义)

由“谢”(感谢)和“赋”(原指古代官府赏赐,后引申为给予的恩惠)组成,表示对他人帮助或恩情的感激与回报。常用于日常场景中表达谢意,尤其在受惠后主动致谢或回馈时使用。

二、作为文学作品的指代(古代专有名词)

  1. 指南朝谢惠连的《雪赋》
    唐代李景在《都堂试士日庆春雪》中提及“何人谢赋长”,引用了谢惠连描写雪的骈赋名篇,以文采著称。
  2. 指唐代谢偃的赋作
    谢偃擅长作赋,与同时期诗人李百药齐名,时称“李诗谢赋”。其代表作《尘赋》《影赋》以咏物寄意见长,收录于《旧唐书》。

提示:日常使用中多取第一层含义;涉及古典文学时需结合具体人物及作品区分。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出处,可参考《雪赋》原文或唐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奥李颁金奔荡鞭驽策蹇骠袅冰槊不惬气参较缠混楚鬓黜免鏦杀达麽嘚啵的准涤涤独锦蛮顿弃顿颡盹睡访知否心概然鼓趺还牍幌子华诩互换性晖焕惠悟巾帼须眉矜忤机省卷单扩声器脔脍迈绩买骏满腔热情盘程蟠踞攀槛蒲鞋钱刀起死人而肉白骨虬髯祛妄散散儿奢龙守母署假名私阿碎芳特诚停辛贮苦听衆推调万一韡晔心慈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