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y-up],形容草枯水干,山川荡然无存的样子
(1).形容草枯水干,山川荡然无存貌。《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涤涤山川。” 明 王翃 《忧旱》诗:“山川涤涤赤日烈,昊天降酷同燔烧。”
(2).使干枯。 宋 胡錡 《耕禄稿·拟水部车龙除水陆转运使诰》:“旱魃涤涤,藴隆虫虫,孰慰‘兢兢’之念;小子蹻蹻,老夫灌灌,共歌‘板板’之诗。”
(3).渐温貌。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正月》:“风惟涤涤,木渐欣欣。” 沉士龙 胡震亨 校:“《夏小正》云:‘正月啟蛰,雉晨雊,时有浚风。’涤涤,变煖也。”
“涤涤”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叠音词,其核心含义围绕“清除、洁净”展开,具有以下三方面释义:
基本释义
“涤”的本义为清洗、扫除(《说文解字》:“涤,洒也”)。叠用为“涤涤”时,既可表示反复清洗的动作状态,如“涤涤衣裳,以去其垢”(《汉语大词典》),又可引申为事物经洗涤后纯净无杂质的样态,例如古诗词中“山光涤涤,水色澄鲜”的描绘。
词源与古代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唐风·扬之水》中“扬之水,白石涤涤”,此处“涤涤”形容水流冲刷后石头的洁净明亮。汉代郑玄笺注称“涤涤,濯濯然”,强调其光洁如新的视觉特征(《毛诗正义》)。
现代应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涤涤”多用于文学创作或特定方言,例如描述“涤涤秋风扫尽残叶”的自然景象,或方言中“涤涤肠肚”表示清理肠胃的俗语(《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其使用常带有书面化、拟古化的修辞色彩。
“涤涤”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含义。如需进一步溯源,可参考《诗经》《汉典》等文献。
骜杰部督长雄禅祚抢抢攘攘打包得意忘形店小二对茬梵殿方隅梵境纷拿浩如烟海后重怙才骄物加厉贾余记存九崖济恤季鹰鲈鮆窳犒迎刻峭两好并一好炼蜜令子临河羡鱼六丑流赭录取麻麻麻枲慕德凝伫排行榜平整强圉钱纸青铜七舌八嘴缺典仁董热呓三妙音扫掩守门员说不齐送情素蕤藤本植物退素巫觋五朱下碇乡纳萧耗小黠大痴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