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槊的意思、冰槊的详细解释
冰槊的解释
闪烁着寒光的长矛。 唐 韩愈 等《纳凉联句》:“贾勇发霜硎,争前曜冰槊。”
词语分解
- 冰的解释 冰 ī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 槊的解释 槊 ò 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横槊赋诗”。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冰槊”是一个古典文学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内容理解:
一、基本释义
- 本义:指“闪烁着寒光的长矛”,形容兵器锋利且冷光凛冽的视觉特征。
- 拼音/注音:bīng shuò(ㄅㄧㄥ ㄕㄨㄛˋ)。
二、出处引证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与友人联句创作的《纳凉联句》:
“贾勇发霜硎,争前曜冰槊。”
此处通过“冰槊”与“霜硎”(磨刀石)的对比,强化了武器寒光逼人的肃杀氛围。
三、字词解析
- 冰:比喻长矛的冷冽光泽或锋利程度;
- 槊:古代重型长矛,多用于骑兵作战,属冷兵器范畴。
四、文学形象
在古诗文中,“冰槊”常用于渲染战场或武备的森严意象,如寒光刺目的兵器阵列,或暗喻将士勇猛锐气。
五、相关拓展
与“槊”相关的成语包括“横槊赋诗”(形容文武兼备)、“槊血满袖”(喻激战惨烈)等,可见其文化意涵的延伸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全唐诗》或古代兵器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冰槊(bīng zhuò)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寒冷刺骨或冷若冰霜的意境。下面来分析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以及它的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还有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冫(bīng)和木(mù)。
笔画:冫有2画,木有4画。
来源:冰槊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是通过把“冷冰”和“槊子”两个词合并而成。冷冰表示寒冷的冰块,槊子指的是一种长矛或长柄武器。
繁体:冰楚(bīng chǔ)是冰槊的繁体字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冰槊的“冰”字可能会以甩冰的图片来表达,而“槊”字可能会更加简化。
例句:他的眼神冷若冰霜,宛如一把冰槊刺入我的心灵。
组词:冰冷、槊刺、槊骨、冰霜。
近义词:冷冰、寒冰、寒气。
反义词:热情、温暖、和煦。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