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饥的意思、小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饥的解释

粮食小歉收。 战国 魏 李悝 平籴法把歉收分为大饥、中饥、小饥三等。《汉书·食货志上》:“小饥则收百石……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而糶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平岁百亩之收,收百五十石,今小饥收百石,收三分之二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饥是汉语词汇中描述粮食歉收程度的专有名词,指代程度较轻的饥荒现象。根据《汉语大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释义,其核心含义为“谷物产量不足但未达到严重饥荒的状态”,常与“大饥”形成程度对比。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特指“年成欠收但尚能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社会状态。如《管子·轻重甲》载“岁适美则市粜无予……岁适凶则市籴釜十繦,道有饿民谓之小饥”,生动体现了古代经济政策中对饥荒等级的细化分类。

在词义特征层面,该词包含三个语义要素:①粮食收成低于常年平均水平;②未形成大规模饥馑;③属于可控范围内的农业灾害。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古代户籍统计与赈灾文献,具有明显的官方文书用语特征。

需注意的是,《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强调“小饥”的评定标准具有时代差异性。汉代《汜胜之书》以“三谷不升”为界定标准,而宋代《救荒活民书》则以“州县仓储损耗三成”作为判断依据,反映出古代农业社会对饥荒等级的动态认知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小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农业经济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粮食产量出现小规模歉收的现象。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李悝在《平籴法》中将粮食歉收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大饥、中饥、小饥,其中“小饥”属于最轻的一级。

  2. 历史背景与标准
    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正常年份每亩收成约150石,而“小饥”年份仅收100石,相当于正常产量的三分之二。这一标准被用于国家粮食储备调控政策,例如在“小饥”年份发放“小熟”年份储备的粮食以平衡粮价。

  3. 延伸应用
    该词不仅描述农业收成,也反映了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经济策略。例如李悝的平籴法通过丰年收购、灾年放粮的方式稳定民生,是中国早期宏观调控的典型案例。


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古代饥荒分类体系或《平籴法》细节,可参考上述来源的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坊靠院贬议嬖御茶具传节舛张大名捯腾點簇调均地方时董帅读奏樊蛮丰民附疣干貌稿签门上公素郭邑嗐声叹气喝倒彩洪水位华岳灰簇簇景福金选津泽狂犬浪沤连队连漉料理吏牍灵期鸣桴魔意凝精契臂器贿歧路秋后算帐善声哨鹿沙箸升船机沈窘设疑折桌诗肠説山书斋剧私便体资挖心帷宫武经霞脚象箾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