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危的意思、顷危的详细解释
顷危的解释
倾斜而危险。 汉 焦赣 《易林·革之归妹》:“转祸为福,顷危復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宝座顷危而欲倒,外道怕急总扶之。”
词语分解
- 顷的解释 顷 (頃) ǐ 中国市制田地面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碧波万顷。 短时间:顷刻。有顷。少顷。俄顷(很短的时间)。 刚才,不久以前:顷闻。顷接来信。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危的解释 危 ē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刵 )。危如累(噄 )卵。 损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专业解析
"顷危"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是指极其危急、摇摇欲坠、即将倾覆的危险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顷:本义指头不正、倾斜(《说文解字》:顷,头不正也)。引申为倾斜、偏侧、不正之意,再进一步引申指时间短暂(如“顷刻”、“少顷”)。
- 危:本义指高而陡峭(《说文解字》:危,在高而惧也)。引申为高、陡峭、不稳定,进而指危险、危急。
- 顷危:二字结合,强调一种因倾斜、不稳定而导致的极度危险、濒临崩溃的状态。它描述的不仅是静态的危险,更是一种动态的、即将发生倾覆或灾难的危急关头。
-
核心内涵:
- 形势危急:指国家、政权、局势等处于极其危险、难以维持、随时可能崩溃瓦解的境地。
- 摇摇欲坠:形象地描绘了根基不稳、大厦将倾的不稳定状态。
- 迫在眉睫:强调危险非常紧迫,灾难可能在顷刻之间发生。
-
古籍用例与佐证:
- 虽然“顷危”一词本身在现代大型辞书中收录较少,但其含义可通过与其密切相关的“倾危”一词以及古籍中的类似表述来印证。
- “倾危”:这是“顷危”更常见的同义或近义写法(古文中“顷”常通假为“倾”)。《汉语大词典》对“倾危”的解释包含:“1. 狡诈;险诈。 2. 倾覆;颠覆。 3. 倾斜欲倒。 4. 危险。” 其中第2义项与“顷危”的核心含义高度重合。
- 古籍例证:
- 《史记·张仪列传》:“当是时,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惠王之前……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於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原先从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 其中张仪主张伐韩劫天子,司马错认为此举会招致恶名并引发诸侯联合反秦,指出“攻天下所不欲,危矣”,并详细分析其后果“此臣之所谓危也”。这里的“危”即指国家面临的巨大风险与倾覆之险,与“顷危”含义相通。
- 《汉书·爰盎晁错传》载晁错《论贵粟疏》:“民贫,则奸邪生。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饥之於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於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长於时,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畮,百畮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於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
网络扩展解释
“顷危”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字面解析:由“顷”(短暂时间)和“危”(危险)组成,字面可理解为“短暂的危急”或“临近的危险”。
- 抽象含义:形容危险逼近、处境险恶,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处于危机状态。
- 具体含义:在古籍中多指物理上的“倾斜而危险”,如物体即将倒塌的形态。
2.发音争议
- 现代汉语中,“顷”通常读作qǐng(如“顷刻”),因此“顷危”发音为qǐng wēi。
- 部分古籍注音为qīng wēi(如、3),可能与古音或方言差异有关,但现代标准读音以qǐng 为准。
3.使用场景与例句
- 抽象危险:用于描述局势、命运等抽象概念的危机,如“转祸为福,顷危复立”(出自《易林·革之归妹》)。
- 具体危险:描述物体倾斜不稳的状态,如“宝座顷危而欲倒,外道怕急总扶之”(出自《敦煌变文集》)。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岌岌可危、危如累卵、危在旦夕。
- 反义词:安稳如山、固若金汤、安然无恙。
5.注意事项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多见于古籍或文学作品中。
- 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可能因语境不同侧重抽象或具象的危险。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易林》《敦煌变文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标扬渤溢驳映不乃不求闻达苍黄蹭窝驰风骋雨床笫淳重出奇制胜楚墟德配天地电压表凋殒碟仙飞谋钓谤分大小分片包干府君高启格王格训瑰材过来黑地里呵脬红泉闳肆回蹬减笔字饥饿纠禁九伤科税狂气苦箴琅函陵厉六一国际儿童节砺志马棒漫空庙田秘计母语匹俦清克请面穷源闪电食焄侍燕疏莽索面舞手仙佛相候香印嚣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