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燕乐中的角声七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鐘角、越角为七角。”《宋史·乐志十七》:“角声七调……皆生於应鐘。” 清 凌廷堪 《燕乐考原》卷四:“燕乐,七角一均,即琵琶之第三弦也,分为七调,名为七角。”
根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考察,"七角"一词在汉语中存在以下两种释义脉络:
一、数学几何学概念 指具有七条边的平面几何图形,即七边形。其内角和计算公式为: $$ S = (n-2) times 180^circ = (7-2) times 180^circ = 900^circ $$ 该定义源自《数学辞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对多边形的基础性解释。
二、古代天文历法术语 在《周髀算经》记载的盖天说体系中,曾将黄道划分为"七衡六间"结构,其中"七衡"即指七个同心圆轨道,每衡间距称为"间",合称"七角六间"。此说详见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因该词属于专业术语,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内涵。若需深入研究,可参阅《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47页(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对"角"字的义项解析,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org)相关学术论文。
“七角”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说明:
古代音乐术语
指燕乐(唐代宫廷宴饮音乐)中的七种角声调式,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根据《新唐书》《宋史》等史料记载,七角包括: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这些调式以琵琶第三弦为基准音,构成燕乐音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概念(需谨慎参考)
个别词典提到“七角”可指七边形或具有七个角的物体,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音乐或数学典籍。建议优先采用古代音乐领域的解释。
使用场景:
按抑颁锡驳查藏拙重裀列鼎大尽谠规丹心分牀同梦分赴桴栰腐身冠鸡贵巧果茶寒茭含怒花妖狐不二雄胡子扎撒焦炎倦路开径坎埳科名控临狂骋窥鼎撂地力不胜任临篇偻翣没成捆密密匝匝民所拿下马来内明粘糊糊牛米耦俱无猜啓宠纳侮芹藻人来客往善后局少年维特的烦恼蛇牀申宪肃寂逃返逃形同感蜕委晚老公畏害惟利是逐文过遂非无复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