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莫逆的意思、莫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莫逆的解释

[very friendly] 指两人意气相投,交往密切友好

详细解释

语出《庄子·大宗师》:“﹝ 子祀 、 子舆 、 子犂 、 子来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后遂以谓彼此志同道合,交谊深厚。 南朝 梁 沉约 《七贤论》:“ 山 王 二公悦风而至,相与莫逆。” 宋 陈师道 《送秦觏》诗之二:“结友真莫逆,论才有不如。”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余同里閈之友号称莫逆者,不过三四人,皆当世知名士。” 茅盾 《幻灭》二:“所以在中学时代, 静 和 慧 最称莫逆,但也最会呕气吵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莫逆”是汉语中描述深厚友谊的经典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朋友间思想契合、毫无隔阂的情感状态。从汉语构词法分析,“莫”表示否定(没有),"逆"本义为抵触,《说文解字》释“逆”为“迎也”,后引申为违逆之意。二字组合构成“没有违逆”的深层语义。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此处通过子祀、子舆等四位哲人的交往,确立“莫逆之交”作为理想友情的范式。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注解:“莫逆者,无所违逆,犹言同志也”,进一步强化了该词志同道合的特质。

在《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的释义中,“莫逆”被定义为“彼此志趣相投,交谊深厚”,强调双向的情感认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特别指出其书面语属性,常见于“莫逆之交”“莫逆于心”等固定搭配。值得注意的是,《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在词条中收录了该词从先秦到明清的文学用例,包括《北史·司马膺之传》和《醒世恒言》等典籍中的实际运用。

网络扩展解释

“莫逆”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或默契。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核心出处
    该词最早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记载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意为彼此心意相通,毫无抵触,后成为形容志同道合之友的典故。

  2. 字面解析

    • 莫逆:字面指“没有抵触”(“莫”为否定,“逆”为违背)。
    • 引申为情感融洽、心意契合,常用于描述朋友间无隔阂的深厚关系。

二、用法与搭配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例句参考

  1. “既然我们是莫逆之交,有话不妨直说。”
  2. “他们因共同的理想成为莫逆,彼此扶持多年。”

五、权威补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庄子》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矮垛垛薄民包韫备饰表章鼻气如雷啵滋部郎残骸畅然洆濡麤谩大观丹椒風木之思附缘沟溪柺棍过板锢身华烛鹄形菜色检容芥拾精晃晃俊老课获悃悃老宿凉光灵钥笼铜明里奈何天佞言排讦揊拍骞树七件儿蚑蛲轻诋囚饮如石投水桑落瓦解山沟省可里神柩蛇蚓师兄舒畅泰山不让土壤特出推雄拖堂外此帷房微故细过五古吴越同舟卸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