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献状的意思、献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献状的解释

(1).谓观裸状之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 晋侯 ﹞入 曹 。数之,以其不用 僖负羈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 惠栋 补注:“献状,谓观状也。先责其用人之过,然后诛观状之罪。”相传 晋文公 骈胁,而 曹公 曾近观其裸浴,故责其观裸状之罪。

(2).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 浦起龙 通释:“献状,媚态也。” 宋 黄庭坚 《胜业寺悦亭》诗:“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 元 尹廷高 《雨中度江见海怪出没》诗:“江神唯识诗客意,故尔献状聊相娱。”

(3).投献的状纸。《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璩公 归去与婆婆説了。到明日写一纸献状来府中,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 秀秀养娘 。”按,此指卖身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献状”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文献和语言学分析,该词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

一、观裸状之罪(历史典故义)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重耳因曹共公曾偷窥其裸浴(骈胁),在攻入曹国后以“献状”质问其罪。此处“献状”指要求对方呈报罪状,特指观裸行为的僭越之罪。注:此义存在学术争议,如杜预注解认为指“献功状”,但后世学者多从《国语》等记载支持观裸状之说。

二、呈现形态/姿态(文学描述义)

常见于诗词文赋,如:

三、投献状纸(文书制度义)

见于宋元话本《碾玉观音》,指璩公递交卖身契约的文书行为。此类状纸多涉及人身依附关系的建立。

▼ 词义辨析

建议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左传注疏》等典籍(对应、2、7),网络释义需注意甄别。如将“莫不献状”曲解为否定句式,实属误读,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献状的意思

《献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向某人或某个机构献上的陈述、报告、请求、祝福等文件或文字。它是由“献”和“状”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献意为向人奉上、送上,状意为文书、文件,所以献状指的是向人或机构奉上的文书或文件。

拆分部首和笔画

献状的拆分部首为犬(犭)和言(讠),其中犬作为独立的部首,表示与犬有关的字词,而言是表示与言语有关的字词的部首。献状总共有18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字

献状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于《汉书·杂志》。在繁体字中,献状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献状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比有一些差异。献状的古字形为「獻狀」,其中的“狀”字使用的是犬旁作为偏旁,与现在的写法有所不同。这种写法在秦朝以前较为常见。

例句

1. 他向法院提交了一份献状,详细陈述了自己的争议。

2. 我们校长收到了一封学生们写的献状,表示感谢和祝福。

组词

献状的相关词汇有:献书、献艺、献诗、献身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献状的近义词包括:陈述、报告、请求、申请等。反义词则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和语境,例如,献状的反义词可以是接受、不提起或关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