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湖北大鼓的意思、湖北大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湖北大鼓的解释

曲艺的一种。 清 代 咸丰 年间由 光州 (今 河南省 潢川县 )一带的大鼓传入 湖北省 发展而成,流行于 武汉市 和 鄂 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湖北大鼓是湖北省的传统曲艺形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历史渊源 湖北大鼓原称"鼓书""打鼓说书",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1820-1850年),已有200余年历史。其源头可追溯至北方鼓书艺术,经河南光州(今潢川县)传入湖北后,融合当地方言和音乐元素发展而成。1950年正式定名为"湖北大鼓",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Ⅴ-61)。

二、表演形式与艺术特征

  1. 伴奏乐器:早期使用鸳鸯铁板,后改为木板,配以三弦、二胡。1958年后短篇表演加入弦乐伴奏,长篇仍保持单人击鼓说唱形式。
  2. 唱腔特点:以"四平调"为主腔,可变化出快四平、慢四平、悲腔等十余种板式,七字句、十字句为基本唱词结构。
  3. 表演方式:说唱结合,融入身段表演,语言采用鄂东方言,风格诙谐幽默。

三、主要艺术流派 • 北路:高亢粗犷,擅长武侠题材,代表曲目《花和尚》 • 南路:细腻缠绵,多演家庭公案,如《滴血成亲》 • 南北路:兼容并蓄,专攻历史演义,《反唐》《征东》等

四、文化价值 作为湖北四大地方曲艺之一,其传承谱系可追溯八代艺人,著名传承人包括张明智等。现存《四下河南》《南京》《北京》等经典剧目,生动记录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湖北省非遗网、政府公示文献等权威来源,完整传承谱系及当代发展可参考相关文化机构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湖北大鼓的词义

《湖北大鼓》是一个地名词,指的是湖北省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源自湖北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湖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拆分部首和笔画

《湖北大鼓》的拆分部首是水,并且它的笔画数是11画。

词源

《湖北大鼓》这个词的来源主要是指湖北省的特定戏曲剧种,湖北大鼓因其音乐形式中重拍的特征以及鼓点的使用而得名。

繁体字

湖北大鼓的繁体字为「湖北大鼓」,没有特别的繁体字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写湖北大鼓的汉字并没有特别的变化,它的字形保持不变。

例句

1. 我们在湖北大鼓演出中欣赏到了优秀的表演艺术。

2. 这次湖北大鼓的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组词

湖北、戏曲、剧种、民间艺术、地方戏曲、表演艺术

近义词

湖北鼓剧、湖北梆子

反义词

其他省份的戏曲剧种,如山东评剧、京剧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