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岘山的意思、岘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岘山的解释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岘山是汉语中一个专有地名,特指中国湖北省襄阳市南郊的一座历史名山。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山名专指

    岘山专指襄阳城南的岘首山,属荆山余脉,以山势险峻著称。《汉语大词典》释为“山名,在湖北襄阳南”,强调其地理唯一性。

  2. 文化意象延伸

    因东晋名将羊祜登临典故,衍生出“堕泪碑”“岘山悲”等文学意象,象征时光流逝与功业长存。《辞海》指出其“承载历史记忆,成为感怀凭吊的象征”。

二、地理与历史沿革

  1. 地理位置

    位于汉水西岸,由岘首山(海拔125米)、紫盖山、万山三峰组成,控扼南北交通要道。《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其“为襄阳城南天然屏障,自古兵家必争”。

  2. 历史地位

    • 军事要塞:三国时期刘备马跃檀溪、南宋抗元战场均发生于此。
    • 文化地标:羊祜、杜预等名臣遗迹留存,唐代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奠定其文学地位。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诗词母题

    李白《襄阳曲》“岘山临汉江,水绿沙如雪”,苏轼《岘山》等数百首作品将其固化为“怀古伤逝”的文学符号。

  2. 民俗载体

    襄阳民间存“三月三登岘山”习俗,山麓习家池为汉代园林遗存,印证其延续两千年的地标价值。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ISBN 9787532603737.
  2.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 《辞海》[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32628594.
  3. 史为乐.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00447299.
  4. 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M]. 中华书局, 1960. ISBN 9787101005258.
  5. 傅璇琮等主编. 《全宋诗》[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ISBN 9787301023334.

网络扩展解释

“岘山”一词的含义可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信息如下:


一、地理特征与名称由来

  1. 基本含义
    “岘”本义指小而险峻的山岭()。《康熙字典》释为“山小而险”,因山势低矮但陡峭,临汉江而显险要,故得名(、)。

  2. 地理位置

    • 湖北襄阳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襄阳城南,东临汉水,是古代军事要塞(、)。
    • 浙江湖州岘山:原名显山,唐代避李显讳改名,苏轼曾赞其“吴兴胜襄阳”(、)。
    • 浙江东阳岘山:原名三丘山,东晋殷仲文登临后改名()。

二、历史文化意义

  1. 襄阳岘山与羊祜
    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岘山饮酒赋诗,并留下“堕泪碑”典故(百姓感念其德政而流泪凭吊),使岘山成为忠义与怀古的象征(、、)。

  2. 文学意象
    岘山频繁出现在诗词中,如孟浩然《岘山送朱大》、苏轼《登岘山诗》,均以山喻情,抒发壮志或离别之情(、)。


三、其他相关岘山

除襄阳主脉外,河南信阳、江苏丹徒等地也有同名山体,但影响力较弱()。需注意“岘山”原为通名,后因襄阳岘山的历史积淀,逐渐成为专称(、)。


“岘山”既指湖北襄阳的特定山体(核心文化符号),也泛指形态险峻的小山。其文化意义远超地理范畴,成为怀古、德政的经典意象。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梅磵诗话》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扯表帅不知寝食槎子扯头迟明丑夷达官要人带路人大查科平原飞檐走壁绯衣偾败凤绡粉荔枝佛口蛇心负心违愿赶明儿个感思格击弓匠黑信薨殁怀戚魂爽搅肠痧解援寄生虫九壁剧繁袴兜剌马劳方六官陇阪论今说古律人麋芜逆遁暖吹盘螭凭结如诉如泣山茗奢华世程十世宥能双键顺风机探真塌飒淟浊通观全局图画文字推授讬神位于物际无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