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水浒传》第六八回:“此仇深入骨髓,不报得,誓不还山。”
“深入骨髓”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形容某种事物或情感的程度极深,达到了极其深刻、难以消除的地步。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分析和权威引用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字面与比喻义
“骨髓”指人体骨骼内部最核心的软组织,象征事物最本质、最深层的部分。“深入骨髓”字面指渗透到骨髓深处,比喻某种影响、情感或状态深刻到极致,根植于本质层面,难以剥离。
示例: 疼痛深入骨髓(形容剧痛);仇恨深入骨髓(形容极深的怨恨)。
程度与持久性
强调程度之深与影响的顽固性,常与负面体验关联(如痛苦、寒冷、仇恨),偶用于正面情感(如思念)。
示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即用骨髓比喻疾病已至无可救药的深度。
古籍溯源
该成语源于古代医学概念。战国《韩非子·喻老》记载扁鹊见蔡桓公时提出:“病在骨髓,无奈何也”,以骨髓喻指无法挽回的境地。后世逐渐抽象为对深刻程度的形容。
现代用法
多作谓语、定语或补语,常见于文学与口语:
寒风凛冽,冷意深入骨髓。(补语)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定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形容程度极深,达到本质核心。”
引用页:第1165页(商务印书馆,2016)
《汉语大词典》
释义:“喻事物或情感深刻至极,难以消除。”
参见:卷5,第1023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古代典籍例证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版)
“深入骨髓”以生理的“骨髓”为喻体,构建了汉语中表达极致深度的经典意象,其语义从医学诊断延伸至情感与状态描写,在古今语言中均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深入骨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ēn rù gǔ suǐ,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形容某种情感、感受或影响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常带有难以消除或刻骨铭心的意味。例如仇恨、感激等情感,或伤痛等生理感受。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或语言学分析,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白纻舞抱玉握珠边圻璧海碧宵不如志成习穿窜椽栋捶丸村店电子技术丁部鼎贵鼎馈蜂迷蝶恋勾动惯例蝈氏壕堑战河吞大活达降谪计件金门羽客克寿昆明湖谅闇廉清流播名靰利鞚旁备槃槃平调曲贫女群斗人来疯荣齿容济荣转散樗僧籍伤惨慎躯十二时盘书房顺眼四渎思愆死杀躺椅天门山殢酒通旅颓弊温诚蕹菜乡举里选邪不敌正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