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秽的意思、麤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秽的解释

亦作“麄秽”。1.粗浊污秽。《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每一发作,竟月不食,言语麄秽,都无所避。”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彼麤秽者,乃居吾右,抑塞不伸,发狂大叫。”

(2).指粗浊污秽的东西。《楚辞·远游》:“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王逸 注:“纳新吐故,垢浊清也。” 明 刘基 《赠道士蒋玉壶长歌》:“玄黄健顺六子承,和气坱北麄秽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秽(cū huì)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麤”与“秽”二字组合而成,具有双重含义,既指物质层面的粗糙肮脏,也引申为行为或品性的粗鄙低劣。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麤(cū)

    • 本义:通“粗”,表示粗糙、不精细。《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引申为粗疏、粗劣㈠。
    • 例证:如《汉书·刘向传》言“麤疏材能”,即指才能粗浅不足。
  2. 秽(huì)

    • 本义:指荒芜的田地或杂草,后引申为污浊、肮脏。《说文解字》注:“芜也”,又指道德上的污点㈡。
    • 例证:《楚辞·离骚》中“不抚壮而弃秽兮”,喻指摒弃污秽之行。

二、复合词释义

麤秽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物质层面:
    • 形容物体粗糙且肮脏,如《齐民要术》载“米麤秽,则酒不醇”,指糙米杂质影响酒质㈠。
  2. 精神层面:
    • 指言行粗鄙、品德污浊。如《后汉书·列女传》批评“麤秽之行,不可入于清流”㈢。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麤秽”即“粗劣污浊”,并列《汉书》《后汉书》等文献用例㈣。

    来源:汉语大词典(需订阅访问)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强调“麤”为“粗”之古体,与“精”相对;“秽”从禾,本指田中杂草,后泛化指污浊㈡㈤。

    来源:汉典(《说文》条目)

  3. 史学经典佐证

    • 《汉书·食货志》载“田多麤秽”,描述土地荒芜贫瘠㈢。
    • 王充《论衡》斥“麤秽之语”,指粗俗不雅的言论㈥。

四、现代用法与辨析


结论:“麤秽”是古汉语中兼具物质与道德贬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指“粗糙肮脏”或“粗劣低俗”,需结合语境理解。现代使用时可简化为“粗秽”,但学术考据需依典籍原字㈠㈣。

参考来源:

㈠《汉语大词典》

㈡《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㈢《汉书》《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㈣ 汉典网(www.zdic.net)

㈤《齐民要术》石声汉校释本

㈥《论衡校释》黄晖注

网络扩展解释

“麤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粗秽”,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麤”是“粗”的异体字,表示粗糙、粗劣;“秽”指污秽、肮脏。组合后意为粗浊污秽的事物或状态,既可形容具体物质的脏乱(如《国语》中描述国君品行的“麤秽”),也可指抽象层面的精神杂质(如《楚辞》中“麤秽除”象征清除杂念)。

二、古代文献用例

  1. 道德批判:《国语·周语上》用“麤秽”形容国君的暴虐品行,体现对统治者失德的贬斥。
  2. 修身隐喻:屈原《远游》中“精气入而麤秽除”,以清除污秽比喻精神净化,表达道家养生思想。
  3. 日常描述:宋代《北梦琐言》记载某人发病时“言语麄秽”,指言辞粗俗不洁。

三、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的仿古表达。需注意“麤”字因笔画复杂,现代多简化为“粗”,但部分文献仍保留原字形以体现历史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阿片萹薄偪剥彩胜蚕器差谬炒买炒卖嗤啦帱革传媒锄犂丹直动画片二四法案蜂游蝶舞腹便便甘死如饴搁煞弓室挂扯和扁火所降厘解耻蠲肠砍大山苦器来势类告里甲藜蕨灵山流览露影藏形马草卖科梅酝妙古牧田甯武拗调乾哕佥院戎秩神后兽补首端首选熟味俟俟透息讬物引类晚光王猷瓮齑痫痓享名相违齘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