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艺的意思、通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艺的解释

犹精通。《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为人短小精悍,敏捷於事,虽 子贡 、 冉有 通艺於政事,不能絶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艺是由“通”与“艺”组合而成的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贯通多种技艺”。根据《汉语大词典》对单字的释义:“通”作动词时指贯通、通晓(卷10,第356页),“艺”指技艺、才能(卷9,第204页)。二者组合后构成动宾结构,强调对多元技能的融会贯通。

从词源发展看,“通艺”最早可追溯至《周礼·保氏》中“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汉代郑玄注曰“六艺通,则德行备”。清代张之洞在《劝学篇》明确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通万国艺,不足谋一事”,这里的“通艺”已包含跨领域知识整合的现代意涵。

在当代汉语使用中,该词常见于教育领域。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0〕7号)中“通艺课程”特指融合音乐、美术、戏剧等跨学科的艺术教育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专著中指出,通艺教育本质是通过技艺学习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第三章第二节)。

网络扩展解释

“通艺”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词义

“通艺”意为精通某种技艺或学问,尤其指在政事、艺术等领域的深厚造诣。该词最早见于《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中“虽子贡、冉有通艺於政事,不能絶也”,强调对政事的精通能力。

二、历史专有名词

在近代史中,“通艺”特指清末戊戌变法前改良派创办的西学学堂。由张元济、陈昭常等官员于1897年发起,旨在推广西方科学文化,曾向总理衙门申请支持并获同文馆书籍资助。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通艺学堂的历史细节,可参考《中国近代教育史》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包荒边銄鼻尖冰霾鄙迫伯牛怅悼长拳成阳公疵悔词杰蹉跎日月打调大味打桩船电击琱槃陡峻还嗣衡文痕翳黄祖还魂草慧语奬渥牋记较准寂定酒闷子俊誉柯枝穬麦蚸蠖零谢落帐马容纳监啮心配搭儿铅刀迁削七端八正琼轩旗牌官区内日驭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唼唼哫哫蛇黄勝情树创水皮儿私券廷史屠鲙屠龙问禁文舟纤离小脚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