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香之台。佛殿的别称。 唐 卢照邻 《游昌化山精舍》诗:“宝地乘峰出,香臺接汉高。” 明 陈子龙 《萧山许寺作》诗:“香臺日澹微,祗林烟摇曳。”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词:“手写香臺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香台”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判断:
本义与常见用法
指烧香用的台子,常作为佛殿的别称。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被提及,例如唐代卢照邻《游昌化山精舍》中“香臺接汉高”,明代陈子龙诗中“香臺日澹微”,均指代佛教场所的香台。清代纳兰性德词作中也用“香臺”表达与宗教仪式相关的意象。
引申含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资料提到“香台”可比喻高尚品德与美好声誉,但此说法未见于其他高权威性文献,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或误传,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香台”主要指宗教场所中供奉香火的台子或佛殿,常见于古诗文。若需引用其比喻义,需核实具体出处或上下文语境。
《香台》一词的意思指的是放置香炉的台子,常见于古代的寺庙或府邸。
《香台》的拆分部首是⻜(飞)和㫃(台),拆分后的总笔画数为11画。
《香台》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其源自古代的道家文化。在道教中,香火供奉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仪式,而香台即是供奉香火的台子。这个词语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香臺」。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香台一词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其写法为「香檯」,其中「檯」为木头做的平台的意思。
1. 寺庙中的香台上,香烟袅袅升起,散发出悠远的香气。
2. 我手捧着三柱香,在香台前虔诚地磕了三个头。
香炉、香火、香烟、供奉、上香、点香
燃香台、香桌、香爐
水池、花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