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职和俸禄。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科举论》:“至於廷试,未尝有黜落者,尽以官貲命之,才与不才者混矣。是科场取士之弊也。”
“官赀”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官赀”由“官”(官员)和“赀”(财物、俸禄)组成,指官员的官职及与其职位相关的俸禄、财物。部分文献中强调其与官员经济待遇的关联,例如宋代周密《癸辛杂识》提到科举制度中“以官赀命之”,即通过官职和俸禄来任命人才。
“赀”在古汉语中还可指代人口税(如汉代“头钱”)或计量单位(如“所费不赀”),但“官赀”一词中主要指官员的职务收入。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癸辛杂识》《汉律》等古籍。
《官赀》是指官员的俸禄、工资、待遇。它是一个成语,也可以独立使用。
《官赀》的拆分部首是「宀」和「贝」,它的总笔画数是14。
《官赀》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礼运篇》,意为国家给予官员的报酬。
《官赀》的繁体写法为「官贄」。
在古时候,官赀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官」和「贝」两个字形的模样。
1. 他拥有高额的官赀,但却未能为人民谋福祉。
2. 这位官员依靠贪污受贿才获取了巨额的官赀。
1. 官赀厚:形容官员的待遇非常优厚。
2. 官赀薄:形容官员的待遇非常贫乏。
薪俸、俸禄、酬劳
赏赐、奖励、馈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