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父的意思、五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父的解释

(1).地名。在今 山东省 曲阜县 东南。《左传·襄公十一年》:“ 季武子 将作三军……乃盟诸 僖閎 ,诅诸 五父 之衢。” 杜预 注:“ 五父衢 ,道名,在 鲁国 东南。” 清 钱谦益 《答唐训导论文书》:“五方之音,变而为鸟语; 五父 之逵,变而为鼠穴。”

(2). 春秋 鲁桓公 之弟 公子佗 的称号。《左传·隐公六年》:“ 五父 諫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杜预 注:“ 五父 , 陈 公子佗 。”

(3). 唐 李揆 对 李辅国 的尊称。《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 李揆 当国,以子姓事之,号‘ 五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亲属称谓,其含义需结合传统宗法制度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五父指代父系与母系中五位重要的男性长辈亲属,具体包括:

  1. 祖父(父亲的父亲)
  2. 外祖父(母亲的父亲)
  3. 伯父(父亲的兄长)
  4. 叔父(父亲的弟弟)
  5. 姑父(父亲的姐妹之夫)或舅父(母亲的兄弟)

    该称谓体现了古代宗族社会对父辈亲属关系的系统划分,强调血缘与姻亲的双重纽带。

二、文化背景与文献例证

在《仪礼·丧服》等典籍中,“五父”与“三母”并称,反映周代丧服制度对不同亲属等级的严格规范。如《礼记·曾子问》载:“丧慈母如母,礼欤?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皆无服之也。” 侧面印证了“五父”在礼制中的关联性。

三、语义演变

唐代以后,“五父”渐少用于日常称谓,但仍在史学文献中保留。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提及“五父坊”地名(今陕西咸阳),据考源于当地某家族五世同居的典故,引申为宗族聚合的象征。

四、现代使用

当代汉语中,“五父”已非常用词,仅见于研究古代亲属制度或方言调查的学术场景。部分南方方言区(如闽南语)仍存“五服”概念,与之文化逻辑相通。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五父”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历史文献和语境理解。以下是该词在不同场景中的详细解释:

1.地名(今山东曲阜东南)

指春秋时期鲁国的一条重要道路“五父衢”,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部。据《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季武子曾在此盟誓。清代学者钱谦益的文献中也提及此地名,描述其地理位置及历史变迁。

2.春秋时期人物称号

指鲁桓公的弟弟公子佗(亦称“陈佗”)。《左传·隐公六年》记载,公子佗因劝谏陈国君主“亲仁善邻”而被尊称为“五父”。这一称号反映了他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

3.唐代对权宦的尊称

唐肃宗时期,宰相李揆曾以家族晚辈的身份侍奉宦官李辅国,并尊称其为“五父”。此用法体现了当时宦官势力的显赫地位。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左传》《新唐书》等典籍记载及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矮矮实实阿娘半岛班长笨家伙不大点潮脑车尘彻扎笞鬭崇陵爨桂炊玉担雪填河倒生斗极度道匎刍改夺高唐观隔火赓歌隔年历官监滑珠会吊诙谲夹幕箭箙讲士囏窭贱贫疾味蹶踬空幽鸾门率肆麦克斯韦逆负拍音啓词情调遒躁润溽上测上司衙门山磵食器师徒霜鬓疏勒四实遂往铜马军猥众卧褥香炉无方武汉长江大桥陷堕象网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