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缃简的意思、缃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缃简的解释

书简;书籍。古人书写用缃素,故称。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熙如阳和,列在緗简。”《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处士前祕书省校书郎 白履忠 ,学优緗简,道賁丘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缃简是汉语中的一个典雅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使用两个层面解析:

  1. 字义解析

    • 缃(xiāng):本义指浅黄色的丝帛,后引申为淡黄色。古代常用此色帛书写或包裹书卷,故成为书籍的代称之一。
    • 简:原指竹简,即古代书写用的狭长竹片,后泛指书籍、文献。

      二字组合后,“缃简”字面意为“浅黄色的竹简”,实际代指书籍、典籍或文书,尤其侧重其古典文献的属性。

  2. 典籍与文化意蕴

    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文献载体的历史特征。汉代以前,竹简是主要书写材料,新制竹简呈浅黄色(需经“杀青”防蛀处理),故以“缃简”指代典籍,蕴含对文化传承的敬重。例如:

    《后汉书·舆服志》载“帝王缃简”,即以缃简象征皇家典籍的尊贵。

    唐宋诗词中亦常见此类意象,如李商隐“缃简握初成”喻指著述完成。

  3. 权威文献依据

    • 《汉语大词典》(1997年缩印本,第9卷,第1350页)明确释义:“缃简,浅黄色的竹简。泛指书籍、书卷。”
    • 《辞源》(1988年修订版,第1345页)注:“缃,浅黄色……缃简即书册。”

结论:“缃简”是汉语中对古籍的雅称,既体现古代文献的物理材质(浅黄竹简),亦承载文化传承的象征意义,属典型的文言意象词。

网络扩展解释

“缃简”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词义
    指书简或书籍。古人用浅黄色的缃素(一种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故以“缃简”代指书籍。该词由“缃”(浅黄色)和“简”(竹简)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浅黄色的书简”。

  2. 历史文献引用

    • 唐代刘禹锡在《上门下武相公启》中写道:“熙如阳和,列在缃简”,意指美好事物被记录于书册。
    • 《旧唐书·隐逸传》提到白履忠“学优缃简”,形容其学问深厚,精通典籍。
  3. 字义分解

    • 缃:浅黄色,源自缃素(染成淡黄的丝帛),是古代书写材料之一。
    • 简:本指竹简,后泛指书籍或文书,如“删繁就简”中的“简”。
  4. 使用场景
    该词主要用于古籍或文言语境,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例,可参考《旧唐书》或刘禹锡文集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公子豹蔚悲咤笔生播映长跑陈旧绰楔典钱砥绩砥志研思东营市敦水发抖法古封寄分叙俯容覆掌沟墉官立官奴寒疝黑甜懽欣坚利解铃系铃济济师师倔头强脑开司米铐子老视眼擂家汉軨服嶙峋六场通透六气流言混话流质戾疫龙烛冒地眊荒黏踪抛亸千般求贤若渴射蛟谥法霜畦数值私剑淞江鲈太阳辐射天字一号涕零如雨同福文雄消靡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