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奴的意思、官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奴的解释

(1).没入官府的奴隶。《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璽。”《新唐书·曹王明传》:“初, 武后 时,壮者诛死,幼皆没为官奴,或匿人间庸保。” 宋 陈师道 《秋怀》诗之六:“官奴覆青綾,破屋任飞霜。”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在官营手工业的机构中有一套管理组织,直接生产者是官奴、罪徒和征发来的民工,有的还有雇工,即‘佣客’。”

(2).指官妓。 宋 欧阳修 《渔家傲·与赵康靖公》词:“今日一觴难得共,聊对捧,官奴为我高歌送。”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时 临川 陈藏一 在城中,目击其事,作诗有‘食禄为臣无国士,损身駡贼有官奴’之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官奴》:“今以妓为官奴,即官婢也。”

(3). 晋 王献之 的小字。相传其父 王羲之 曾手书《乐毅论》一篇,付与他学习书法,篇末题有“书付官奴”字样。事见《宣和书谱》卷十六。一说 官奴 为 右军 之女小字,而非 献之 。见世彩堂本《柳河东集》卷四二所附 刘禹锡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诗注。后人或以为注误。 唐 刘禹锡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诗:“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付 官奴 。” 宋 黄庭坚 《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诗:“吾不能手抄五车书,亦不能写《论》付 官奴 。” 清 姚鼐 《题二王帖》诗之二:“写付 官奴 《论》一通,千秋俯首有 涪翁 。”后以“官奴”借指字帖。 清 陈维崧 《倒犯·秋日云臣斋头国大士展故友蒋瞻武遗墨感赋》词:“触眼见,官奴数行。韭花遗蹟,零紈碎墨,秋光映碧。” 清 曹寅 《和冷斋西轩玉兰原韵》:“花开快雪时晴后,林立官奴玉润前。每爱清光能映字,不煎浓荈可忘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奴是汉语历史词汇,特指古代被官府籍没为奴的特殊群体,其身份、来源及社会地位具有鲜明的制度特征。以下是基于权威辞书及历史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官奴指因犯罪或政治牵连被官府强制没收为奴的人,其人身所有权归属国家机构,区别于私人拥有的奴婢。这一概念在秦汉至明清的法律与社会结构中长期存在。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历史背景与身份特征

  1. 来源

    官奴主要源于罪犯家属(如谋反、大逆等重罪连坐者)、战俘及官府没收的私奴。如《汉书·刑法志》载:“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罪。”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法律地位

    官奴属“贱民”阶层,丧失人身自由与户籍权利,需终身服役于官府作坊、驿站或宫廷,婚姻亦受官府管制。

    来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三、社会职能与管理机构


四、制度演变与废除

官奴制度随古代法律变迁逐渐弱化。唐代以后,部分官奴可通过军功或特赦放免;清代雍正年间推行“豁贱为良”政策,官奴数量锐减,至清末法制改革时彻底废除。

来源:《清史稿·刑法志》


“官奴”是中国古代法制与阶级制度的产物,其定义核心为“因罪没官,隶属官府服役的奴籍人群”。该词不仅反映古代刑罚的连坐特征,亦揭示国家对劳动力资源的强制支配,是研究传统社会结构的关键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官奴”一词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没入官府的奴隶

2.官妓

3.王献之的小字(存争议)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需注意第三义项的争议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新唐书》《宣和书谱》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手反裘百年好事本分变法不当家大飨点瑟吊拷綳扒堆积敦笃恶噷噷芥蓝感跃剐割好些红蕤枕红装黄巢昏邪监地讲学角绮劫遌节年惊魂夺魄尽盘将军旧好九五之位沮淤勘实两头纤纤连阵流飞率礼么虫冥化默杀拿不准内养你那骈首就戮披决千金买赋巧挴秋瑾瑞曲乳穴嗓黄散懒膻腻试对思绪通稿痛骂外厢委怀吴粤香辅涎漫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