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福的意思、同福的详细解释
同福的解释
(1).共同的福禄。《左传·昭公十二年》:“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杜预 注:“言欲与宾同福禄也。”
(2).共同求神赐福。《国语·齐语》:“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
词语分解
- 同的解释 同 ó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
- 福的解释 福 ú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福气。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
专业解析
"同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同"和"福"两个字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整体引申两个层面来理解,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字面含义与核心释义:
- 同: 本义指"相同"、"一样"、"共同"(《说文解字》:"同,合会也")。引申为"一起"、"共同享有或承担"。
- 福: 本义指"幸福"、"福气"、"吉祥"(《说文解字》:"福,祐也")。指一切顺遂、安康、富足、吉祥如意的状态或事物。
- 同福: 因此,"同福"最核心的字面意思是指共同享有幸福、福气,强调福分不是个体独享,而是群体共享的状态。它描述的是一种集体性的福祉、共同的幸福。
-
文化内涵与引申意义:
"同福"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有着深刻的根基:
- 儒家"大同"理想的体现: "同福"与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描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理想社会息息相关。在"大同"世界里,社会和谐,人们共同享有社会财富和福祉,没有贫富悬殊和争斗,这正是"同福"的最高境界 。它体现了对社会公平、共享繁荣的追求。
- 集体主义价值观: "同福"强调福祉的共享性,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集体、家族、社群和谐共荣的价值观。个人的福气与集体的福气息息相关。
- 和谐与共生的象征: "同福"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共同创造和维护幸福的生活环境。
-
现代语境中的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同福"的含义依然延续其核心:
- 共同幸福: 指一个家庭、社区、团队乃至国家成员共同享有的幸福生活和美好前景。例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同福"。
- 共享福分: 强调福气的分享性,而非独占。例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虽然不直接是"同福",但精神相通)。
- 吉祥寓意: 有时也用于表达一种对集体美好未来的祝愿。
"同福"意指共同享有幸福、福气。它不仅仅指个体福祉,更强调福分的共享性、集体性,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特别是儒家"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和对社会和谐、公平共享的追求。它代表了人们对集体繁荣、共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主要参考来源:
- 许慎. 《说文解字》. (对"同"、"福"字源的经典解释)
- 《礼记·礼运》. (阐述"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文献)
- 儒家思想相关研究著作. (阐释"大同"、"和谐"、"共享"等核心概念的文化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同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古典文献和现代释义两个层面进行解析,具体如下:
一、古典文献中的含义
-
共同的福禄
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杜预注:“言欲与宾同福禄也。”此处强调共享福禄的意义,常用于表达对集体或人际关系的祝福。
-
共同求神赐福
源自《国语·齐语》:“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指通过共同祭祀祈求福祉,体现古代集体祈福的习俗。
二、现代释义与用法
-
字面解析
- 同:表示“共同、一致”,如“同心协力”。
- 福:指福气、吉祥,与“祸”相对,传统中与寿、禄等并称“五福”。
组合后,“同福”可理解为“共享福运”或“共同追求幸福”。
-
应用场景
- 姓名寓意:常用于人名,寄托“团结共荣、吉祥如意”的期许(如提及的姓名学解释)。
- 传统礼仪:部分地区的婚庆请柬中可能使用此词,表达对宾客的祝福(参考,但需注意此说法权威性较低)。
三、相关延伸
- 反义词:如“同祸”“共患”等,但实际使用较少。
- 文化关联:与“同甘共苦”“有福同享”等成语内涵相通,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与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建议在正式文献引用时优先参考《左传》《国语》等经典,日常使用可结合具体语境灵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憋拗偿逋称讳楚蛮楚辱从新大笔当归道游地面灌溉顶槅凤舞龙蟠福德星君管情观日玉归栧和啰槌禾易龁咋后嗣怀奸黄米头儿简畅禁绝酒巴九声酒战积智巨憝巨幅考绩老而弥坚练习生丽文龙辅庙庭暝曚木大殴挝篇帛平补剖陈清材庆历气派人存政举容媚尸皮时豫税鞍搜閲铁布蹄囓涂车僞书五南下祭相忘销豁绡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