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绰削 ”。亦作“ 绰屑 ”。1.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新五代史·李自伦传》:“其量地之宜,高其外门,门安绰楔,左右建臺,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焉,圬以白而赤其四角,使不孝不义者见之,可以悛心而易行焉。”《元典章新集·户部·义仓》:“门首竪立绰屑,大书雕刊‘义仓’二字以表眉目。” 清 赵翼 《蔡节妇诗》:“今日泥书旌绰楔,清芬长附《柏舟》诗。”
(2). 明 清 官署牌坊。 明 陆粲 《庚巳编》卷七:“既而解至都司,司门有绰楔,其扁曰:‘万里6*鹏程’。”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莫如用猛》:“独 广东 东莞县 署二门以内,高营绰楔,大书四字:‘莫如用猛。’”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绰楔汉语 快速查询。
绰楔(chuò xiē)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建筑构件,具有鲜明的礼制表彰功能,常见于表彰孝义节烈之门庭。其详细释义如下:
绰楔指古代树立于正门两侧、略高于门框的木柱或石柱,顶部常作乌头状装饰(称“乌头绰楔”)。其核心功能是标识与表彰,专用于由朝廷或官府旌表的孝子、义士、节妇等德行卓著者的宅第,使之显荣于乡里。例如《明史·孝义传》载:“族表门闾,绰楔辉光”,即指通过树立绰楔彰显其家族美德。
绰楔形似华表,但更为简约,通常为两根立柱分立门侧,柱身可有简单雕饰,顶部为“乌头”或云纹(象征祥瑞)。其高度、材质(木/石)依受表彰者身份等级而定。
起源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初为木构,后渐以石制防朽。《宋史·舆服志》明确记载了其作为“旌表门闾”的定制,明清时期成为地方志中“列女传”“孝友传”的常见附属建筑。
绰楔是儒家伦理的物质载体,象征“忠孝节义”价值观被国家权力认可: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绰楔"词条.
: 楼庆西.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 三联书店, 2001. 第7章“装饰与象征”.
: 脱脱等. 《宋史·卷一百五十三·舆服志五》[DB]. 中华书局点校本.
: 赵尔巽. 《清史稿·列女传序》[DB]. 国学导航.
: 王其钧. 《图解中国古建筑丛书》[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第120页.
“绰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绰楔(chuò xiē) 原指古代树立于正门两侧的木柱,主要用于表彰孝义行为。例如《新五代史》记载,这种木柱被涂成白色,四角为红色,以警示不孝不义之人。
表彰孝义
唐宋至元代,官府会在孝子或义士的家门外竖立绰楔,作为道德典范的标志。如《元典章》提到“门首竖立绰屑(同‘楔’),大书‘义仓’二字”。
官署牌坊
明清时期,绰楔演变为官署前的牌坊建筑,成为官府威严的象征。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及《元典章》等古籍原文。
辩惑变泐编排笔快秉公办事踣坠菜圃抽买刺竹笋粗莽大功蹈武颠衣到裳涤秽荡瑕对分肤辞公良和衣花骨朵华婉伽利略笺草江东三罗渐冉简章椒眼激凌金仆姑龛火两报一刊领护淋漓尽致慄惓拢统轮竿旅会缦布孟姜弥勒榻濆漩迁流软答剌三刻摄持食鴈手车水击疏濬宋清太平无事贪饮塌冗髫冠提福通夜讬食屋税浯溪笔先父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