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八棒十枷 ”。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挟,夹棍,也写作“枷”。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勘姦情,八棒十挟。”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又无那八棒十枷罪,止不过三交两句言。”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也无那八棒十枷,万死千生,都不到一时半刻。”
“八棒十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主要用于描述拷问刑罚,以下是详细解释:
含义
指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亦作“八棒十枷”。“八棒”指用棍棒击打,“十挟”(或“十枷”)指使用夹棍等刑具折磨犯人。
结构解析
如今该词已不具实际使用价值,多见于研究古代法律或文学作品的场景,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语境。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实例或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元杂剧相关研究资料。
《八棒十挟》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物的英勇之举和过人的能力。
八:八字的义旁
棒:木字的组合部首为棒
十:十字的组合部首为十
挟:手字的组合部首为挟
《八棒十挟》一词的来源已无法考究,但其本意是指用八根棒子挟住十个敌人或其他物体,突显了人物的力量与勇武。繁体字为「八棒十挾」。
在古时候,「挽」字的写法稍有不同,为「千」字在下,「寸」字在上,象征着挽救千载而来的困境。
他一人能够八棒十挟,真是威风凛凛。
组词:八面玲珑、十面埋伏、挟天子以令诸侯
近义词:英勇无畏、威武霸道
反义词:软弱无力、畏缩怯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