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匹夫不可夺志的意思、匹夫不可夺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匹夫不可夺志的解释

谓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后汉书·李陈庞等传论》:“ 任棠 、 姜岐 ,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殆 汉阳 之幽人乎……语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匹夫不可夺志"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经典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即使是一个普通百姓,其坚定的志向也是不可被强行改变的。这句话强调了个人意志的独立性与尊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体精神力量的尊重。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语释义

  1. 匹夫

    指普通百姓、平民男子。在古代汉语中,“匹”有“单独”之意,“夫”指成年男子,合称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常带有强调其平凡身份的意味。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夺志

    “夺”意为强行改变、剥夺;“志”指志向、意志。合指通过外力强迫改变一个人的信念或追求。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整体释义

    “匹夫不可夺志”直译为“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被剥夺”,引申为任何人的独立意志与人格尊严都应受到尊重,无法被外力强行压制。


二、出处与背景

此句出自《论语·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被俘获,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无法被强迫改变。


三、权威解读

  1. 儒家思想核心

    儒家认为“志”是人格的根本(“士志于道”),即使身份卑微(匹夫),其坚守的志向具有道德神圣性,外力无法剥夺。

    来源: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现代引申

    在当代语境中,常用于表达对个人信仰、原则或理想的坚守,如学术独立、职业操守等场景。

    来源:《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四、引用参考

  1. 经典原文:

    《论语·子罕》

    《论语》原文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学术释义:

    杨伯峻.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钱穆. 《论语新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 词典来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五、总结

“匹夫不可夺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个体精神力量的不可征服性。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志节、轻威权”思想的凝练表达,也是当代社会倡导人格独立与尊严的文化基因。

网络扩展解释

“匹夫不可夺志”出自《论语·子罕》,原文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志向坚定性的经典表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面含义

    • 匹夫:原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普通百姓()。
    • 不可夺志:志向无法被强迫改变。
      全句意为:即使是普通人,其志向也不应被外力剥夺或动摇()。
  2. 深层内涵

    • 儒家价值观:孔子通过对比“三军统帅”与“匹夫之志”,强调精神力量胜过外在权势。即使身份卑微,内在的志向也具有不可侵犯的尊严()。
    • 意志的自主性:人的志向是内在选择的结果,不应受外界胁迫或诱惑而改变()。
  3. 应用场景

    • 形容个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如文天祥抗元、苏武牧羊等历史典故。
    • 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激励坚持理想、保持气节的行为()。
  4. 误读辨析
    需注意“匹夫”在此处并非贬义,而是强调普通人的精神力量。若单独使用“匹夫”,可能带有莽撞之意,但结合全句则体现褒扬()。

示例:

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攻克技术难题,正是“匹夫不可夺志”的体现——虽无显赫地位,但凭借坚定志向终获突破。

别人正在浏览...

八窗玲珑被难不吝指教沧海遗珠搽灰抹土驰恋赐见麤密大餐房大道理调门东瓯都车端肃婀娜多姿垡子地坟衍藁草公平无私寒井僵殕蛟龙得水计参金柜九年面壁绢地决配军械宽斧撩斗力巴灵芸立身处世聋瘖民爵能术拗抗评话铺兵锣芊眠前因后果鞘靶儿清门秋还上跻神寳君生丝诗伴试香説啕庶姓私门摊饭谈风月檀桐围城无籍人无忝和现银小凤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