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挂官印。借指任命官职。 唐 王维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诗:“闻道 百城 新佩印,还来双闕共鸣珂。” 唐 韦庄 《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佩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佩印”指佩挂官印,借指被任命官职或担任官职。该词源自古代官员身份象征,如《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的典故。
字面含义
“佩”为佩戴,“印”指官印,合称表示身负官职的标识。古代官员需随身携带官印,以证明身份和行使权力。
引申含义
除字面意义外,还可形容地位显赫或权力象征,如“佩印归乡”暗含功成名就之意。
唐代诗词中常见此词,例如:
“佩印”既有具体动作(佩戴官印),又承载文化象征(权力与身份),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双重含义。
佩印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将印章系在身上或佩戴在身上。它是由“佩”和“印”两个字组成的。
“佩”字的部首是“亻”,共有8个笔画;“印”字的部首是“卩”,共有9个笔画。
“佩印”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佩印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表示人们的身份和职责。将印章系在身上,可以显示出人们的威严和权威。
“佩印”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佩印”。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佩印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字体的演变以及对汉字结构的更加规范化,使得佩印的书写方式略有差异。
1. 他佩印身份证明,展示了自己的权威。
2. 在古代,官员们常常将印章佩印在身上,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佩戴、佩带、印章、身份证明
系印、佩戴印章
解印、脱印、卸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