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遣军队。 唐 杜牧 《注<孙子>序》:“驱兵数万,撅其城郭,係累其妻子,斩其罪人,亦吏之所为也。” 明 何景明 《汉将篇》:“饮马寒临月窟傍,驱兵夜度 天山 上。”
“驱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指驱遣或派遣军队,强调通过军事力量进行指挥或调动。例如《三国演义》中“张宝驱兵赶来”即描述派遣军队追击的情景。
作为军事成语时,可表示“通过武力迫使敌军撤退”,例如“驱兵直入敌阵”。
多用于古代战争或文学描述,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小说、诗词及军事分析文本中。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古籍引用及成语解析,如需进一步查阅例句或出处,可参考《三国演义》相关章节或杜牧、何景明的作品。
驱兵是一个动词,指的是驱赶、驱逐士兵。它由“马”和“兵”两个部首组成,组成一共有13画。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字,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在繁体字中,驱兵的写法并没有改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驱兵的写法与现代相似,只是稍微有一些变化。其中,“马”的字形与现代一样,而“兵”的字形则略有不同。古代汉字的字形多变,所以与现代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驱兵的例句:
1. 军队需要驱兵训练,以保持作战能力。
2. 政府决定驱逐部分士兵,以减少军费开支。
3. 指挥官下令驱赶叛变的士兵,以确保军队的稳定。
驱兵的组词有:驱逐、驱除、驱散。
驱兵的近义词有:驱逐、驱离、逐出。
驱兵的反义词有:收兵、留驻、饷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