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兀子的意思、兀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兀子的解释

(1).即杌子。小矮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徐敦立 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郑畯妻》:“见 王氏 入其室,自取兀子坐牀畔,以手掛帐。”

(2).见“ 兀自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兀子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释义:

一、核心释义:矮凳类坐具

指无靠背的方形或圆形矮凳,通常以木头或石材制成。该义项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如《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炉内焚香,上放兀子。”现代汉语仍保留此用法,尤其在北方方言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78页。

二、方言延伸:树桩或砧板

在部分方言中(如晋语、中原官话)引申指代砍伐后的树桩,或厨房使用的木质砧板。例如山西忻州方言称“树兀子”指残留的树根。

来源: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第5196页。

三、字源考据

“兀”本义为高而上平,《说文解字》注:“兀,高而上平也”,后借指平顶矮凳;“子”为名词后缀。该词形在宋元白话文献中逐渐定型,取代了早期“杌子”的写法。

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05页。

▼ 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2卷第578页:明确标注“兀子”即“杌子”,属坐具类家具。
  2. 《近代汉语词典》(白维国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2167页:收录元代用例“搬个兀子傍床坐”,佐证其历史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兀子”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指小矮凳(杌子)

  1. 基本定义
    指一种方形、无靠背的小凳子,通常体积较小且便于移动,常见于古代或方言中使用。例如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提到士大夫家妇女使用“兀子”被讥笑缺乏礼法。

  2. 方言特色
    在山东济南章丘方言中,“兀子”也泛指马扎、小椅子等便携坐具,称为“兀撑子”,特点是轻便、价格低廉,适合外出携带。


二、通“兀自”,表示“仍然、独自”

  1. 词义演变
    “兀子”与“兀自”通用,意为“依然、还”,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例如《喻世明言》中描述人物“兀子填高”准备自缢的场景。

  2. 现代用法
    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保留在古籍或方言表达中。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证或方言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大士并闾捕房程颢尘缘村花担沉重,担沉重儿独身主义鹅翎访贫问苦肥甘轻暖抚军负谩高侣膏映勾校乖次恒辉洪操侯莫陈坏植散群怙势甲马伽子戒杀接淅金花帖子击壤开元通宝魁三气象兰艾难分老实辽西走廊龙蟠虎遶没面目涅手暖灵谴笞潜亢气虎虎秋高气和蝤蛴项睿孝眚厉勝仗食饭睡衣数息数一数二司星送哭泰折谈优务劣桃原屠绝陀头晚节黄花磈礨相媳妇纤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