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勾校的意思、勾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勾校的解释

查考校核。 宋 欧阳修 《论中书增官属主文书札子》:“臣伏见近来朝廷号令烦数,更改又频,降出,四方多不遵禀。而朝廷之臣无专主者,亦不勾校稽违,考责实効。” 宋 沉遘 《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明史·刘健传》:“内承运库累岁支银数百餘万,初无文簿,司钥库贮钱数百万,未知有无,寧可不勾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勾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ōu xiào,其核心含义是查考、核对、校验,主要用于对文书、账目或事务的审核。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查核校验
    指对文书、账目或行政事务的仔细审查与核对。例如宋代欧阳修提到朝廷文书“不勾校稽违”,即未核查延误情况。

    • 例:古代官员需勾校财政收支,确保无疏漏。
  2. 异体与通假
    “勾校”与“钩校”为同音异形词,部分文献中可通用。如《汉书》记载“钩校”用于检查财物,但两者含义相近,均强调审查过程。


语境应用


注意区分


“勾校”是古代行政与文书工作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严谨的审核过程。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明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勾校》的意思

《勾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意思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校准、修改;二是指勾芡,即在石磨中将米碾成米汁的过程。

拆分部首和笔画

《勾校》的第一个字“勾”拆分部首为“勹”,笔画为2;第二个字“校”拆分部首为“木”,笔画为7。

来源

《勾校》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具体出处不详。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此词来描述对书籍、文件、文章等进行校勘、修改的过程。

繁体

《勾校》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勾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与现代写法有所区别。具体古时候汉字写法是指在字形和结构上有所不同。由于《勾校》一词的具体出处不详,因此古时候的写法无法确定。

例句

1. 书籍出版前需要经过一番仔细的《勾校》,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这篇文章还需要经过一次仔细的《勾校》,以消除其中的错字和语病。

组词

1. 勾勒: 描绘、画出轮廓。

2. 校对: 校勘并修改文字以达到准确无误的程度。

3. 勾划: 用笔勾勒出形状。

近义词

审校、检校。

反义词

不校、不勾。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日黄版帐钱薄薄冰厨珫璜醋溜鱼大折断蓬椴杨蠹毁浮虎高絙伎根际共门公役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汉中豪门好逑洪基欢饫见爱寄庄絶巘拒物凯归开警困没长阔拓脸潮理例緑洲慢藏莽草漫涎马头人眇曼麋弊明细账溺没拗体诗骈郁贫富悬殊平脊七担八挪绕弯子胜国身重市准兽王帅甸双红拜帖庶官随班痛生生屯子雾惨云愁销豁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