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安得掩翳聪明,歷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飱风服道,结跏数息。”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诗:“梵宇调心易,禪庭数息难。”
“数息”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基本释义
指通过计数呼吸的出入,达到心神专注、身心宁静的修行方式。常见于佛教或道教禅定修习中,修行者通过默数呼吸次数(通常从1到10循环)来摒除杂念。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shù xī(注音:ㄕㄨˋ ㄒㄧ),其中“数”为动词,意为计数;“息”指呼吸。
具体操作与作用
修行者在打坐时观察呼吸,以鼻息出入次数为专注对象,通过循环计数使意识逐渐收敛,最终达到“心一境性”的禅定状态。
文献溯源
该用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论仙》和北魏《洛阳伽蓝记》,描述修行者“结跏数息”的场景,说明其历史渊源。
少数资料(如)提到“数息”可表示极短暂的时间,发音为shǔ xī,形容“一刹那的瞬间”。但此用法权威性较低,且与主流释义差异较大,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
《数息》这个词可以理解为“数数”或“数弄”。“数”的意思是计算、计数,而“息”的意思是停止、休息。所以,《数息》可以表示停下来、休息一下后继续计算或计数。
《数息》的部首是“文”,拆分为“计”和“木”两部分。“计”的部首是“言”,笔画为4;“木”的部首是“木”,笔画为4。
《数息》是一个古汉字词语,源自《尚书·周书·文王篇》:“若肆其数,息其息。”意为“如果你数数,停下来休息一下。”
《数息》的繁体字为「數息」。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差异。根据古籍《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候《数息》的写法为「數息」,与繁体字相同。
1. 他专注地数息了一下,然后继续工作。
2. 棋局陷入僵局,双方决定数息一下再继续对局。
《数息》可以组词成为:
1. 数数:计算物体的个数或进行数字运算。
2. 数数乙方:通过数息再继续计数或进行竞争。
《数息》的近义词包括:“休息一下”、“停歇”、“暂停”。
《数息》的反义词包括:“持续”、“连续”、“继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