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数息的意思、数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数息的解释

静修方法之一。数鼻息的出入,使心恬静专一。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安得掩翳聪明,歷藏数息,长斋久洁,躬亲炉火,夙兴夜寐,以飞八石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飱风服道,结跏数息。”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诗:“梵宇调心易,禪庭数息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数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源于佛教禅修与中医养生实践,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计数呼吸次数以达到专注身心、调节气息的方法。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二、佛教禅修中的释义

在佛教(尤其是汉传禅宗)中,“数息”是“六妙门”(六种禅修法门)之首,属“止观”修持的基础方法。其目的为:

  1. 摄心入静:通过计数呼吸收束散乱心念,脱离杂念干扰。
  2. 对治昏沉:持续专注呼吸可提升觉知力,避免修定时陷入昏睡。
  3. 为观修奠基:待心念稳定后,可进阶至“随息”“止息”等深层禅观。

    典籍依据:

    智者大师《六妙法门》载:“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初修数息,摄心在息,不令驰散。”


三、中医养生中的释义

中医将“数息”纳入调息法范畴,强调其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

  1. 调节气机:均匀深长的呼吸可推动宗气运行,增强心肺功能。
  2. 安神定志:配合意念专注,能缓解焦虑,改善“心肾不交”之证。
  3. 养生实践:常与“吐纳”“导引”结合,如《黄帝内经》提倡“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典籍依据:

    《类经·摄生类》注:“善养生者,必明调息之法……数息所以定其纷纭。”


四、实践方法


五、文化影响

“数息”融合了佛教禅定智慧与中医养生哲学,成为儒释道共通的修身技术。宋代文人苏轼在《养生诀》中自述:“每夜以子后……披衣盘足,叩齿吞津,闭目内观,数息出入。” 印证其在士大夫阶层中的普及。


参考文献

  1. 智者大师.《六妙法门》.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张介宾.《类经》. 中华医典.
  3. 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诀》. 国学导航.

网络扩展解释

“数息”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作为静修方法(主要含义)

  1. 基本释义
    指通过计数呼吸的出入,达到心神专注、身心宁静的修行方式。常见于佛教或道教禅定修习中,修行者通过默数呼吸次数(通常从1到10循环)来摒除杂念。

  2.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shù xī(注音:ㄕㄨˋ ㄒㄧ),其中“数”为动词,意为计数;“息”指呼吸。

  3. 具体操作与作用
    修行者在打坐时观察呼吸,以鼻息出入次数为专注对象,通过循环计数使意识逐渐收敛,最终达到“心一境性”的禅定状态。

  4. 文献溯源
    该用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论仙》和北魏《洛阳伽蓝记》,描述修行者“结跏数息”的场景,说明其历史渊源。


二、作为成语(次要含义)

少数资料(如)提到“数息”可表示极短暂的时间,发音为shǔ xī,形容“一刹那的瞬间”。但此用法权威性较低,且与主流释义差异较大,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


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败不旋踵贝装奔投鴘鹰不名一文偿命迟曙愁霖戳穿辞避次对次室黨籍点指丁沉动力学恶声恶气符牒鼓板闺闱捍隔薨落怙势驾崩见弃骄肠结绳旧历急危开锣考试空头口是心苗窥问粮械裂绝厘振龙须菜艣艩妙像秘经匿报奇瑞惹灾招祸韶妙盛养深论实迹时陋食肉陶兀调元手驮背微点午割无万数无信湘水小梅西陵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