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捕房的意思、捕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捕房的解释

[police station] 见“巡捕房”

详细解释

(1).指巡捕房或警察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我一同到了捕房,做了原告。”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八:“但此种演讲队一入租界,租界捕房即加逮捕。”

(2).指巡捕。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捕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旧时(尤指中国近代租界时期)行使警察职能、负责维持治安与逮捕犯人的机构。其职能相当于现代的警察局或派出所,是租界当局或殖民政府设立的治安管理机构。该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常见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献中,尤其与上海等通商口岸的租界历史紧密相关。

二、历史背景与职能

  1. 租界治安机构: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上海、天津等地的外国租界内设立“巡捕房”(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法租界巡捕房),由外籍或华籍巡捕组成,负责租界内的治安、侦查、缉捕等任务。
  2. 职能范围:包括户籍管理、刑事侦查、缉拿人犯、维持市面秩序等,部分捕房还设有监狱或拘留所。其运作模式参照西方警察制度,与中国传统的衙役、捕快体系形成对比。

三、词源与演变

“捕”源于古代汉语中“逮捕、捉拿”之意,“房”指办事机构(类似“刑房”“班房”)。该词为“巡捕房”的简称,而“巡捕”一词可追溯至清代前期,原指地方治安人员,后被租界借用以翻译英文“police”或法文“police”。随着租界历史终结,“捕房”一词逐渐退出日常使用,成为历史术语。

四、文化语境中的使用

该词常见于近代文学、历史记载及影视作品中,如茅盾《子夜》、鲁迅杂文均提及“捕房”,折射出半殖民地社会下中西制度碰撞的缩影。其隐含的强权色彩与民族矛盾,使其在历史叙述中常具批判性意象。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捕房”的定义为:“旧时租界里的警察机关。”
  2.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租界卷》详细记载了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巡捕房的建制沿革(可访问官网:http://www.shtong.gov.cn/)。
  3. 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系统梳理了捕房在租界治理中的角色与运作机制。

网络扩展解释

“捕房”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用于旧时司法和警务体系,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关押、审讯可疑人员的场所或机构,功能类似现代警察局或拘留所。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

  1. 司法职能:拘捕嫌疑人并进行调查()。
  2. 场所属性:具体指代关押场所,如旧时租界内的巡捕房()。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1. 古代起源:源于中国古代司法机关设立的临时关押场所,用于维护治安和审讯()。
  2. 近代租界应用:在19-20世纪的上海租界中,“巡捕房”是主要警务机构,如公共租界的老闸捕房负责治安、逮捕和案件调查()。
    • 例: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提到书籍“落在捕房的手里”,即指租界警察机构()。

三、相关延伸

四、现代关联

该词已随时代演变逐渐淘汰,现多用“警察局”“拘留所”等现代术语替代。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上海租界巡捕房档案或文学作品中的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捱抵八寸三分帽子百家谱被锡贝叶宫痴福怵利矗入得心应手迭绮地府咄嗟之间二婚亲浮荄高躅古事古义华清池滑行湖北省呼兰夹层鹡鴒兼祧见星锦肠井田制极至巨虚砍大山口干舌焦来示烈暑落磊霿乱内样牛油披红戴花毗貍平繇钱粮档子俏美齐颖渠率人臣上半截牲体圣质兽锦私访送青孙囡桃梗腾蛇瞳仁退去土木之变巫恒无须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