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声片的意思、无声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声片的解释

没有声音,只有形象的影片。也称默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声片(wú shēng piàn),又称“默片”,是汉语中对早期电影形式的一种特定称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它特指在电影技术发展初期,只有画面而没有同步录制声音的影片。观众主要通过视觉画面、演员的肢体表演、字幕卡以及现场配乐(如钢琴伴奏)来理解剧情和情感表达。

从词源和结构看:

  1. “无声”:指影片本身不具备录制的声音,区别于后期出现的“有声片”。
  2. “片”:是“影片”的简称,指电影作品。

无声片是电影史上一个重要的技术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问世,无声片逐渐退出主流。在中国,电影发展初期也经历了漫长的无声片时期,例如1905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即为无声片。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定义核心来源)
  2.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影史相关研究资料. (提供历史背景佐证)
  3. 程季华 主编.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 (详述中国无声片发展历程)

网络扩展解释

“无声片”指没有对白、音效或配乐,仅通过画面和字幕传递剧情的影片类型,又称“默片”。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核心定义 无声片(拼音:wú shēng piàn)是早期电影技术未成熟阶段的产物,影片本身不包含声音,完全依赖演员的肢体表演、表情及文字字幕来叙事。其英文对应词为silent movie。

2. 时代背景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末,无声片是电影的主要形式,如卓别林的喜剧作品均诞生于这一时期。直到1927年首部有声片《爵士歌手》出现,才逐渐被取代。

3. 艺术特征

4. 文化关联 中文里“默片”与“无声片”完全同义,两者可互换使用。现代艺术中,仍有导演为追求复古美学而创作无声风格影片,如《艺术家》(2011年)。

5. 应用示例

别人正在浏览...

臂甲鄙生称进赐尺猝暴打粗盗资大远电子对抗飞机钓滩抵鬭迭床架屋返期反照佛是金装,人是衣装归凑古乐和蔼近人弘法厚葬花鞴扇虎威荐献架言解札觊利经实进上迥殊机师剞氏濬齐橘子汁刻识爌晃栏干子立眉瞪眼飂泪门下侍郞冥途捧戴贫时交穷冗曲喻三饥两饱商办上海双凫一雁硕彦鼠市稣息蜩沸跳马頽纲望祠微薄文理不通巫风小沙弥消声灭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