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佛是金粧,人是衣粧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
(《醒世恒言》第一卷)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语法结构或历史演变,可参考《醒世恒言》原文或权威词典。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其意思是指佛像是金贵的装饰,而人则是穿衣服的装束。它用来比喻外表的华丽与内在的虚荣的区别。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佛”和“衣”,它们分别属于“亻”和“衣”的偏旁部首。拆分的笔画分别是:“佛”-四笔,“是”-九笔,“金”-四笔,“装”-十四笔,“人”-二笔,“衣”-六笔。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见于明代杨时所著的《徐福传》,其详细的出处已无考证。因其涉及佛教和封建礼教的内容,该成语在民众中非常流传,并广泛应用于文化和日常生活。
此外,该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佛是金著,人是衣著」。
在古时候,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根据《康熙字典》,佛的原始写法为“弗”字头,而衣的原始写法为“衤”。
以下是一些使用这个成语的例句:
1. 不论佛是金装,还是人是衣装,内心的修为才是最重要的。
2. 不要只看重外表,因为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3. 虚荣心只会使人只注重衣装而忽略内在的修养,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佛像、金贵、装饰、华丽、虚荣、内在、修养。
近义词包括:外表不重要、看重内在、脚踏实地。
反义词包括:只重外表、形而上学、肤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