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古乐的意思、古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古乐的解释

古代帝王祭祀、朝会时所奏音乐。也称雅乐,以别于民间音乐。《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衞 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 郑玄 注:“古乐,先王之正乐也。”《三国志·魏志·杜夔传》:“绍復先代古乐,皆自 夔 始也。” 唐 元稹 《华原磬》诗:“ 泗 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古乐"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 古代正统音乐体系

    指中国上古至先秦时期形成并流传的宫廷雅乐体系,其核心是用于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的仪式音乐。这类音乐强调中正平和、庄严肃穆,被视为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教化功能和政治伦理意义。其理论体系(如五声、八音、十二律)和代表性乐舞(如《云门》《大章》《韶》《武》)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 。

  2. 相对于"今乐"的传统音乐

    在历史语境中,"古乐"常与当时流行的"今乐"(如世俗音乐、外族音乐或新兴乐种)相对举。它代表着被士大夫阶层推崇的、符合儒家审美理想(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道德规范的正统、典雅音乐,区别于他们认为过于追求感官刺激的新兴音乐形式 。

  3. 古代的音乐作品与风格

    泛指历史上创作并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包括但不限于宫廷雅乐,也可能涵盖部分年代久远、具有特定历史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民间音乐或文人音乐遗存 。

  4. 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

    "古乐"超越了具体的音乐形态,常被视为传统文化、先王之道乃至理想社会秩序的象征。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赞其"尽善尽美",体现了古乐在儒家思想中被赋予的极高道德与美学价值,成为后世追慕和复兴的对象。

总结来说,"古乐"的核心在于其历史性(古代产生)、正统性(与礼制结合)、典范性(艺术与道德的标杆)以及文化象征性(代表理想文化秩序)**。它不仅是音乐史的专有名词,更是承载中华礼乐文明精神的重要文化概念。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古乐"词条释义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海》(网络版)对"古乐"与"今乐"的辨析 -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相关学术论述 - 中国艺术研究院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1. 基本定义与雅乐属性
    古乐主要指古代帝王在祭祀、朝会等正式场合使用的官方音乐,属于“雅乐”体系,与民间“俗乐”形成鲜明对比。这类音乐风格庄重,具有仪式性和教化功能,如《礼记·乐记》记载,孔子听古乐时需正襟危坐以示尊重。

  2. 历史时期与内容构成
    狭义的古乐特指远古至周代的音乐,包括原始社会乐舞及周初的“六代之乐”(如黄帝《云门》、尧《咸池》等),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周代雅乐体系形成后,古乐成为礼乐制度的核心。

  3. 广义与狭义区分

    • 广义:春秋战国时期指代“先王之乐”,即前代雅乐,与新兴的“郑卫之音”等俗乐相对。
    • 狭义:专指周代以前的远古音乐,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的原始乐舞。
  4. 与俗乐的对比
    古乐因节奏缓慢、风格严肃,常被认为不如民间俗乐生动。如《礼记》提到“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体现了两类音乐的不同社会功能与审美取向。

  5. 西方古乐概念补充
    需注意西方“古乐”(Early Music)与中国古乐的区别:前者指中世纪至18世纪的音乐,强调使用历史乐器进行“本真演奏”,时间跨度与复原方式均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曲目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周礼·春官》等文献或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歌白消包衣边干臕满臂阁晨戒出爵掉脱动步冻合屙尿房心纷纷拥拥复活负姆富说规榘裹帘汉虏黑越越还丹黄縢诲导回氐回头客昏撒街檐尽自就款纠缪寇孽赉况两截门列谏铃网理正词直拢统铆劲儿门才末杪谟觞烹煮劈空扳害七疮八孔骑鹤森罗殿神剑士素霜讯四知酸然突变退青纹丝不动文子文孙五棱子无尤无怨相进淆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