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资的意思、盗资的详细解释
盗资的解释
(1).盗贼的凭借。 唐 元结 《辩惑上》:“岂有冠冕轩车、佩符持节取先王典礼以为盗具,将天下法令而为盗资乎!”《明史·杨鹤传》:“宣詔赦之,畀以官,处其众四千餘人於 寧塞 ,使守备 吴弘器 护焉。 文焕 闻之,嘆曰:‘ 寧塞 之役,贼畏我而逃,今者贼伪降, 杨公 信之,借名城为盗资。’”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高帝》:“祸切剥牀,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垂至其亡而为盗资,夫亦何乐有此哉!”
(2).盗寇的资财。《新唐书·薛讷传》:“﹝ 杜宾客 ﹞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 姚元崇 亦持不可, 訥 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词语分解
- 盗的解释 盗 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匪窃偷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资的解释 资 (資) ī 财物,钱财:资源。物资。资财。资金。资费。资料。工资。川资(路费)。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资本。外资。独资。合资。资方。 供给,帮助:资助。资送。资敌。可资借鉴。 智慧能力:资质。
网络扩展解释
“盗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析:
-
盗贼的凭借
指盗贼所依赖的工具或利用的条件。例如,唐代元结在《辩惑上》中批判某些官员利用礼法制度作为“盗资”(),《明史·杨鹤传》也提到叛军假意投降后,借城池作为“盗资”()。
-
盗寇的资财
指盗贼的财物或资源。《新唐书·薛讷传》中记载,薛讷主张通过夺取盗贼的物资(“因盗资”)来补充军需()。
补充说明:
- 词源背景: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属于文言表达,现代汉语较少使用。
- 使用场景:常见于历史、文学类文本,强调盗贼的依托条件或掠夺所得。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辩惑上》《新唐书》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h2标签):《盗资》的意思与来源
段落1(p标签):《盗资》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指的是盗取资金或财产。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盗和资。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两个部分的部首和笔画。
段落2(p标签):从部首来看,盗这个字的部首是皿,表示与容器、饭食等有关的事物。资这个字的部首是贝,表示与财产、财富有关的事物。
段落3(p标签):盗这个字总共有10个笔画,资这个字总共有9个笔画。
段落4(p标签):《盗资》这个词的来源和具体出处较难追溯,它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文字交流中逐渐形成和使用的。
段落5(p标签):在繁体字中,盗资的写法是「盜資」,部首和笔画都与简体字相似。
段落6(p标签):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的写法有所差别,但是《盗资》这个词的古代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区别。
段落7(p标签):以下是一个例句,用来更好地理解《盗资》这个词:他因为盗资罪被判刑。
段落8(p标签):一些与《盗资》相关的组词有:盗窃、资金盗窃、财产失窃等。
段落9(p标签):与《盗资》近义的词语有:贪污、挪用、侵占等。
段落10(p标签):与《盗资》反义或相对的词语有:保护、维护、使用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