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羁,归国时留别 李陵 的诗中有“双鳧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鳧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故兴离别,则引双鳧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
“双凫一雁”是一个源自汉代典故的成语,主要用于表达离别时的感伤之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出处与典故
这一成语源自汉代苏武与李陵的离别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多年,归国时在留别李陵的诗中写道:“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诗中“双凫”指苏武与李陵曾共同北行(被羁留),而“一雁”则比喻苏武独自南归,暗含离别之痛。
本义与引申义
用法与文学引用
该成语多用于诗词或文学作品中。例如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到:“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说明其作为离别意象的文学价值。
常见误解
部分解释(如)提到“比喻夫妻情深”,但根据多数文献,此说法缺乏依据,可能为误传。正确含义应紧扣“离别感伤”主题。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背景或诗词用例,可参考《艺文类聚》《汉书》等古籍。
《双凫一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两只野鸭与一只大雁并排飞行,形容人多人少一起行动。
《双凫一雁》的部首是“飞”,笔画数为18画。
《双凫一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左传》。在《左传》中,有一句描述君臣关系的语句:“形适于礼,然犹两鸟之飞,双凫一雁。”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
《双凫一雁》的繁体字为「雙鳧一雁」。
在古代,汉字“凫”的写法为“夶”,“雁”的写法为“奄”。所以古时候的写法为“夶奄一夅”。
他们就像《双凫一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凫凫雁雁(fú fú yàn yàn):形容很多鸟类在一起飞行。
- 双飞(shuāng fēi):指两只鸟一起飞行。
双仙一归(shuāng xiān yī guī):意思是两个仙人一起返回,比喻同道中人。
孤立无援(gū lì wú yuán):与众人隔绝,没有任何帮助或支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