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求利益。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续史》:“盖皁有定数,得之多或得之早,皆可覬利耳。”
“觊利”是由“觊”和“利”组成的词语,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发音为jì lì(多数资料注音为四声,标注的“jī lì”可能是误写)。字面指“追求利益”,但多含贬义,表示为个人私利而不顾道义或大局。
详细释义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四友斋丛说》原文。
觊利 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觊觎财利、贪恋经济利益。
觊利的部首是角,笔画数为9。
觊利的来源比较具有历史故事情节。相传古时候,大禹治水而得民心,被封为天子。大禹去世后,太庙中的《尧训》卷轴上记录了许多圣贤的教诲。然而,太庙内官吏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竟然用卷轴上的字涂抹了一些文字,并伪造了一些内容。这就是觊利最早使用的背景。
觊利的繁体字为覬利。
觊利在古时候的写法是「覬利」。
1. 他对于权力和金钱总是觊利不已。
2. 这个人一心只想觊利,从来没有为他人着想。
觊利的相关词汇有:觊觎、觊见、觊觎、觊觑。
觊利的近义词包括:贪图、贪婪、贪心。
而反义词则有:清廉、正直、公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