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拉草的意思、乌拉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拉草的解释

亦作“ 乌腊草 ”。草名。产于我国 东北 地区,茎与叶晒干后,衬垫在皮靴或鞋内,可以保暖。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有乌腊草,近水而生,长细温輭,荐履行冰雪中,足不知寒。” 曲波 《林海雪原》十:“ 关东 山,三桩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乌拉草(学名:Carex meyeriana)是莎草科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该词由满语音译演变而来,原指"江边生长的草",现特指具有特殊实用价值的东北三宝之一。其词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植物学特征

    植株高20-50厘米,根状茎短,形成踏头。叶片细长坚韧,呈灰绿色,表面具沟纹。《中国植物志》记载其茎叶纤维具有独特的三棱结构,能有效锁住空气形成保温层。

  2. 传统应用价值

    清代《吉林外记》载,当地居民"刈草捶软,絮靰鞡中,冬寒足不冻"。经科学验证,其纤维含有0.8%-1.2%的天然油脂成分,兼具防潮抗菌特性,印证了《满族民俗志》所述"踏雪经旬不湿不腐"的实用功效。

  3. 文化符号意义

    作为东北"三宝"中唯一的植物代表(与人参、貂皮并列),《长白山区植物考》指出其已演化为地域文化象征。2020年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乌拉草编织技艺纳入传统手工艺保护范畴。

现代检测数据显示,其纤维细度(12-15μm)接近羊绒,导热系数低至0.027W/m·K,这些特性支持了传统应用的合理性。东北师范大学满语研究中心考证,"乌拉"在满语中既指代此类草编鞋具,也延伸为"江畔"的地理指称,形成独特的语义关联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乌拉草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和文化价值的植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植物学特征

乌拉草(学名:Carex meyeriana)属莎草科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态特征包括:

  1. 根茎与秆:根状茎短,秆紧密丛生,高度可达20-50厘米,纤细且坚硬,呈三棱形。
  2. 叶片与花:基部叶鞘呈棕褐色,无叶片;花期为6-7月,鳞片颜色多样(黑褐、淡褐、紫黑等),果囊灰绿色。

二、分布与生态作用

三、用途与文化价值

  1. 传统用途:经捶打软化后絮入鞋内,用于冬季御寒,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保暖材料。
  2. 现代应用:可制作草鞋、鞋垫、草褥等,兼具保健功能(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3. 牧草价值:幼嫩植株含蛋白质等营养,可作为牦牛、马等牲畜的饲料。
  4. 文化地位:与人参、貂皮并称“东北三宝”,见证当地人民抗寒历史。

四、其他说明

部分文献提到其满语名称来源可能与“江边生长”相关,而非俄语“乌拉”。需注意,个别资料中“乌拉草”被误释为成语,实际该用法缺乏广泛依据。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工艺,可参考权威文献或地方志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餶飿儿板笏背气被条避静屏斥餐啖儃僈差爽诚僞诚正赤区捶挞毳布段干丰国风鸟愤悒刮削鼓腹归舟孤阴独阳海次毫洋回轼活钱儿建章劫簸金珰大畹斤然鞫按克终夸大其词馈膳奎垣历序鹿胶论刺吕公绦律管没下场门冬密札蘑菰蕈濆激清实睿达十王殿诗债收监损人利己天资卓越题剑微渐委移无本生意蚬木鲜于戏车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