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crape;pare away]∶同“刮”
(2) [skiving]∶用刀具的高度剪切或滑移作用来切除金属薄层或薄屑
(1).用刀具拂刮或切削,使物体光洁平整。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牘。”《旧唐书·职官志三》:“主药、药童,主刮削擣簁。” 吴组缃 《山洪》五:“ 章大官 得到信,连忙放下手里正在刮削骨节预备镶配叉头的竹竿。”
(2).犹刮磨。擦拭。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雨止,佛在石下东面而坐,晒袈裟,年岁虽久,彪炳若新,非直条缝明见,至於细缕亦新(彰)。乍往观之,如似未彻,假令刮削,其文转明。”
(3).删削;修改。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附启:“诸生帖帖竦竦,各尽词以献公。公则举其摧敌,推案析理,次至数联,应若前定,诸儒有不安者,随为刮削,变嫫为妍。”
(4).勒索。《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亏了这四个人都有良心,能体贴 晁夫人 的好意,不肯在里边刮削东西。” ********* 《出奔》一:“这一位 玉林媳妇 的刮削刻薄的才能,虽则年纪轻轻,倒反远出老狡的公公之上。”
刮削在汉语中为动词,包含以下核心含义及权威释义:
指用刃具平贴物体表面移动,削除多余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用刀具等贴着物体表面移动,削去表层物质。
《辞海》(第七版):通过刮擦使物体表面变薄或光滑的加工方法。
示例:工匠用刨刀刮削木材表面,使其平整光滑。
比喻以强制手段夺取他人利益,含贬义。
《汉语大词典》:搜刮、榨取(钱财)。
《古代汉语词典》:指强行夺取他人财物,如“官吏刮削民脂民膏”。
示例:古代贪官常借赋税之名刮削百姓。
指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磨蚀与剥离。
《地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冰川底部携带的岩屑对基岩产生的磨蚀作用。
《地质学大辞典》:冰川侵蚀地貌形成的动力过程之一。
示例:阿尔卑斯山的U形谷是冰川刮削作用的典型产物。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的在线链接,此处仅标注纸质权威辞书名称。)
“刮削”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物理操作
指用刀具等工具去除物体表面物质,使其光滑或平整。例如,刮削木材、金属表面等。
示例:汉王充《论衡·量知》中提到“力加刮削,乃成奏牘”,即通过刮削处理木材制成书写用的简牍。
机械加工术语
在机械制造中,指用刮刀去除微量金属,以提高工件表面精度或改善配合面接触状况。例如机床导轨、轴瓦的精细加工。
文字修改与删减
古代文献中常指对文字的删削或润色。如唐代元稹描述修改诗文时“随为刮削,变嫫为妍”。
擦拭与清洁
如北魏《洛阳伽蓝记》提到刮削佛像表面以使其纹理更清晰。
比喻义(较少见)
如需进一步了解专业操作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机械工程手册或古代文献解析。
阿从弊盖碧藉藉博贯不灰木不足为法崇衷唇腐齿落迭配地方志地事洞察一切断讲敦故風縫佛郎机炮钩车勾校寡态黑飰讲析坚毅激将井树金精九限慨诺诓语邋遢货临场洛浦霾风马明王孽孙女儿痨配料配没赔身下气朋友皮尺辟踊谱制乾乾浄且住岂肯钦嗟全璧蘧庐瑞霞山遥路远司阙讨小天闲天中天题补土藏屯集稳操胜算五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