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板笏的意思、板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板笏的解释

即笏,手板。《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问道:‘尊师有道术,可使朕到月宫一游否?’ 法善 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説罢,将手中板笏一掷,现出一条雪鍊也似的银桥来,那头直接着月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板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板笏(拼音:bǎn hù)即古代官员使用的"笏",又称"手板",是臣子面见君王时手持的狭长板状物,用于记录或提示朝奏内容。材质多为玉、象牙或竹木,不同材质体现官员等级差异。

文化引申

在成语或文学中,板笏可象征官职或礼仪规范。例如《初刻拍案惊奇》描写道士叶法善将板笏化作银桥,连接月宫,突显其法器功能。部分资料(如)提到其引申为"掌管教育的人或机构",但此说法较少见于其他文献,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比喻用法。

使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员仪态或道教法术。
  2. 现代研究:常见于古典文学、礼仪制度相关论述。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初刻拍案惊奇》原文(卷七)了解详细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板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板笏》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指的是一种用来击鸣或敲击的乐器,类似于现代的木鱼。在古代,人们常常在佛寺或庙宇中使用板笏来打击,产生清脆悦耳的声音,以达到冥想或崇拜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板笏》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即“木”和“⼝”。其中,“木”表示这个词与木头或木制有关,而“⼜”则为笔画。“⼜”在《板笏》中出现了三次。 来源和历史背景: 《板笏》作为一个古代汉字,来自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它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一些乐器的名称和用途。在古代,板笏是一种常见的宗教仪器,在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中经常使用。 繁体字和古代汉字写法: 《板笏》在繁体中保持相同的写法,没有发生变化。而在古代汉字中,它的写法稍有不同,以象形字的方式表现。它的写法相对简单明了,通过几个简单的笔画就能表达出乐器的基本形状。 例句: 1. 他们在庙堂中敲击着《板笏》,给人们带来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2. 这位艺术家用《板笏》的声音创作了一个独特的音乐作品。 组词: 可以通过《板笏》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如:板子、敲击、音乐。 近义词: 和《板笏》相关的近义词有:木鱼、敲木、敲击乐器。 反义词: 《板笏》这个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是一个独特的古代乐器,没有与之相对的概念。 希望这些简短而友好的回答能帮到您!有其他问题,我还能帮上什么忙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