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毳布的意思、毳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毳布的解释

古代少数民族所织毛布。 唐 皇甫冉 《怨回纥歌》之一:“毳布腥羶久,穹庐岁月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毳布"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由"毳"和"布"两个语素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毳"读作cuì,本义指鸟兽的细毛,《说文解字》解作"兽细毛也",其字形由三"毛"组成,会意毛发丛生之状。"布"则指纺织物,二者组合成"毳布",特指用动物绒毛织造的粗纺布料。

这种织物在古代文献中多与游牧民族相关联,《周礼·天官》记载"毳布"是古代"九贡"之一,属北方边地进贡的方物。唐代《新唐书·地理志》提到室韦部落以"毳布"为贡品,说明其具有地域特产的属性。从工艺特征看,清代《天工开物》描述其"捻毛成线,织为粗罽",保留了原始纺织工艺的特点。

在文化意象层面,"毳布"常与"锦缎"形成对比,如宋代《太平御览》将"毳布之衣"与"锦绣之服"对举,突显其质朴粗犷的特质。现代《中国纺织史》指出,这类毛织物在湿度调节和保暖性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至今仍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传承制作。

(主要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周礼》《新唐书》《天工开物》《中国纺织史》)

网络扩展解释

“毳布”是古代少数民族用动物细毛织成的毛布,主要用于衣物或帐篷等生活用品。该词出自唐代诗人皇甫冉的《怨回纥歌》之一:“毳布腥羶久,穹庐岁月多。”

详细解析:

  1. 词义构成

    • “毳”指鸟兽的细软绒毛(如《说文解字》中“毳,兽细毛也”),引申为毛织物;“布”即纺织品。合称“毳布”,特指毛织布料。
  2. 历史背景
    诗句中“毳布腥羶久”描述了游牧民族长期使用毛布并带有牲畜气味的生活场景,“穹庐”(毡帐)进一步点明其居住环境,说明毳布与草原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

  3. 文化关联
    此类毛布可能由羊毛、骆驼毛等制成,具有防风保暖特性,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反映了古代少数民族的纺织技艺与适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宝囊北宫子标枺标准海水鄙朴苍虬儳儳愁脉脉赐乞单机蹈矩循彟达意登徒子得意不宜再往彫损弟舍遁世遗荣遁佚多多二荀肺泡粉零麻碎孚乳沟谿归元海瑞海学哈什贺兰话把缣巾见善必迁简讯甲殻侃侃而言窥导鞹鞃练究令正冒当内蒙古蟠纡袍袖贫黎切中时弊请酒纃缞颀伟省口施蛰存书剑斯禁套曲同路同门异户徒劳无益土塑婉委畏明误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