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濆激的意思、濆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濆激的解释

喷涌冲击。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畦汲而灌者,必衝盪濆激以败土石。” 宋 欧阳修 《黄杨树子赋》:“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惊湍之濆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濆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描述水流喷涌、激荡的动态景象,常用于描绘江河、泉水等因受阻或落差而产生的汹涌澎湃之态。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解析其含义及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水势喷涌激荡

    指水流受外力(如岩石阻挡、地势陡变)影响,突然向上喷发或激烈翻腾的状态。

    例:泉水自岩缝中濆激而出,声如雷鸣。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依据:该词典明确将“濆激”释为“喷涌冲击”,强调水流的爆发性与冲击力。

  2. 引申为情绪或气势的激烈迸发

    在文学语境中可比喻情感、言辞等如激流般汹涌强烈。

    例:其文辞濆激,饱含愤世之慨。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依据:词典收录此词,并注明其比喻义“形容情绪激昂”。


二、字义溯源


三、典籍用例

  1. 《后汉书·张衡传》

    “扬芒熛而绛天兮,水泙濞而濆激。”

    注:此处以“濆激”形容水势汹涌冲天之势,印证其原始水文意象。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2. 宋代王安石《送吴显道》诗

    “飞雪濆激射眸子,蛟龙盘拏古殿脊。”

    注:以“濆激”喻风雪狂暴如激流喷溅,扩展至自然现象的激烈动态。

    来源:《王荆文公诗笺注》(李壁注)


四、近义辨析


五、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
  3.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4. 《后汉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1965年。
  5. 《王荆文公诗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注:因专业词典资源多需订阅访问,此处提供文献名称及出版社信息,确保来源可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濆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水流喷涌冲击的现象,常用于描述湍急水流的剧烈运动状态,如宋代欧阳修《黄杨树子赋》中"下有惊湍之濆激",生动展现了水流在险峻环境中的冲击场景。

  2. 读音注意 拼音存在两种记载:标注为fèi jī,而均标注为pēn jī。根据多数文献的记载及《汉语大词典》规范,建议以pēn jī为主要读音,可能因古音异读或版本差异导致不同注音。

  3. 典籍用例 唐代柳宗元在《非国语上·三川震》中运用该词:"畦汲而灌者,必衝盪濆激以败土石",通过"濆激"强调人工灌溉时水流对土石的冲击破坏力,体现其物理动态特征。

  4. 构词解析 由"濆"(水边/涌起)和"激"(水势受阻后迸发)组合而成,二字叠加强化了水势的汹涌特性。特别解析了"激"字单独含有"震荡而涌"的核心语义。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尤其注意其多用于描写自然水势或借喻社会动荡的场景。欲考证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提供的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静称呼城垣怆然当阑刀剪抵死繁华梦梵哑铃奉奠凤绣改撰巩巩焊条红蝙蝠鹘握家给将勤补拙剪式跳高交工角质击触寄调竟旦井位句格掯留亏败蜡光纸礼秩胧胧驴驘没羽之虎猛进免疫性名牒撵山披览签筒齐头并进旗帜鲜明铨覈攘取任命如拾地芥嗓黄杀剁生贱深渺水波不兴朔牖私会私听徒役晚成销散下平歇歇气析伐新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