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愤悒的意思、愤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愤悒的解释

见“ 愤邑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愤悒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愤”与“悒”二字组合而成,形容人内心愤懑、忧郁、压抑的情绪状态。其具体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释义与情感内核

  1. 核心含义

    “愤悒”指因不满、冤屈或忧虑而郁结于心的愤恨与愁闷。其中:

    • “愤”:本义指郁结于心、憋闷(《说文解字》:“愤,懑也”),引申为因不公而激怒。
    • “悒”:意为忧愁不安(《说文解字》:“悒,不安也”),强调情绪的低沉与滞重。

      二字叠加,凸显了愤怒与忧郁交织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外的义愤,又有难以排遣的苦闷。

  2. 情感层次

    不同于单纯的愤怒(如“愤慨”)或悲伤(如“忧郁”),“愤悒”更强调情绪被压抑、无法宣泄的状态,常与怀才不遇、志向难伸的处境相关,带有强烈的无力感。

二、文献例证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体现文人志士的失意心境: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流变

在现代汉语中,“愤悒”已非常用词,多见于研究古典文学或历史语境:

四、权威辞书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收录“愤悒”词条,释义为“愤恨忧郁”,引《后汉书》及杜甫诗为例证。

  2.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著):

    分别注解“愤”为“懑也,怒也”,“悒”为“忧也,不安也”,为理解复合词提供字源依据。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悒”字在表达“愁闷不乐”时的文言色彩,与“愤”组合后强化情绪张力。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
  3. 《杜诗详注》(仇兆鳌,中华书局)
  4. 《聊斋志异》(蒲松龄,人民文学出版社)
  5.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愤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析

文献出处与用法

  1. 《后汉书·应劭传》
    原文提到“心焉愤邑”,描述人物因内心矛盾或外界压力产生的愤懑忧郁。
  2. 《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
    记载时人为王濬功绩未被公正对待而“愤邑”,体现对不公的集体愤慨。
  3. 《聊斋志异·章阿端》
    女鬼章阿端因丈夫虐待“愤悒夭逝”,突显个人遭遇引发的强烈悲愤情绪。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历史文献,常见于描述人物因冤屈、挫折、社会不公等产生的复杂心理状态,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情感层次

不同于单纯的愤怒或悲伤,“愤悒”更强调两种情绪的叠加——既有对外界不公的激烈反抗(愤),又有内在无法排解的苦闷(悒),常用于渲染悲剧性氛围。

别人正在浏览...

邦谍宝命布荆擦子查抄点穴地北天南顶逆递事低温东走西顾钝屯浮文巧语干惹恭显供偫光杆管见寡嫂汉军合骨纥纥黄发儿齿悔吝祸福惟人讲古论今建业急风暴雨快心满意老手漏网沦倾旅途梦见谜面牧工逆意旁门配流清贞期盼人寿年丰蓐中煽行折谋申表双边术羹树势私丧贪恶团徽外找儿委昵微禽午初无价之寶狭瘠下溜头下马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