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律管的意思、律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律管的解释

亦称“ 律琯 ”。 1.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六韬·五音》:“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2).古代亦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器具。《梦溪笔谈·象数一》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候气之法,於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緹縠,气至则一律飞灰。” 唐 高彦休 《高阙史·齐将军义犬》:“逾年牝死,犬弥加勤,又更律琯, 齐 亦殂落,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輟。” 南唐 李璟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登楼赋》诗:“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宋 晁冲之 《赠僧法一墨》诗:“阴房风日不可到,律琯吹尽灰无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律管是中国古代乐律学中的重要器具,特指用于校正音高的标准管状乐器,通常由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管长与孔径的精确比例来确定音律标准,是传统“十二律”的音高校正基准。以下从形制、功能及历史价值三方面详释:


一、形制与原理

律管以闭合管发声原理为基础,管长与音高成反比。据《梦溪笔谈》记载,古人以黄钟律管为基准(长约九寸,径三分),通过“三分损益法”依次推算其余十一律管的尺寸。管体多选用竹制(如蕤宾竹),亦有玉、铜等材质,内壁需光滑均匀以保证音准。


二、功能与应用

  1. 定音标准

    律管作为宫廷乐律的物理标准,用于编钟、编磬等乐器的调音。《史记·律书》载:“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强调其权威性。

  2. 候气之法

    古人将律管与节气对应,在管内填充葭灰,认为地气至则灰飞,以此验证节气变化(见《后汉书·律历志》)。


三、历史与文化价值

律管实证了中国古代声学成就。明代朱载堉在《律吕精义》中通过精密计算律管长度,首创“十二平均律”,比欧洲早半世纪。其设计蕴含声学、数学与天文历法的融合,如《淮南子》所述:“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


结论

律管既是古代乐律的物理载体,也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的物质体现。其科学价值于2010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8000年)中得到溯源印证,彰显中国音乐文明的连续性。


参考来源

  1. 《梦溪笔谈·乐律》
  2. 《史记·律书》《淮南子·天文训》
  3. 《后汉书·律历志》《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4. 朱载堉《律吕精义》

网络扩展解释

“律管”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器具,具有音乐和历法双重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律管是以竹、铜、玉等材料制成的管状器具,主要用于确定音高和测候季节变化。其名称中的“律”指音律,“管”指管状结构。


二、核心功能解析

  1. 音乐用途

    • 定音标准:通过管长调节音高,十二律管对应十二音阶(宫、商、角、徵、羽等),是古代乐器调音的依据。
    • 材料分类:竹律(竹制)、铜律(铜制)、玉律(玉制),不同材质影响音色与精度。
  2. 历法用途

    • 候气法:将十二律管竖置于密室木案,管内填充葭灰,节气到来时相应律管的灰会被气流吹散,以此判断季节变化。例如《梦溪笔谈》记载此法源自晋代司马彪的《续汉书》。

三、历史文献记载


四、其他解释说明

需注意: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律管”解释为“依法管理”,但这可能为引申义或误用。传统定义以音乐与历法为主。


总结来看,“律管”是古代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型代表,既承载音律标准,又关联天文历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别人正在浏览...

炳煌才说草莽英雄常日成三破二坼剖粗粝黮黕道氅大隐登顿吊祭斗筲之人烦搅法体忿隙高士湖合伙黑姓画舸虎超龙骧灰化护密假髻牋牍解发洁腹接壤积分隽脆坎土镘夸竞离光礼谒緑帽儿驴前马后马哥头煤火闵子里努尔哈赤烹采披发缨冠遣怀七宝舆青霞志覰步热地上蚂蚁赏共少款神宵十九路顺虑太孙袒开沓障停腾晩夕乌青弦歌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