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ek satisfaction for oneself at the cost of others;enrich oneself to the detriment] 为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受损失。也作“损人益己”
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西游记》
为政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旧唐书·陆象先传》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利。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此乃他人遗失之物,我岂可损人利己,坏了心术。” 清 李渔 《蜃中楼·辞婚》:“念生平守义方,怎肯损人利己将心抗。”《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不论 凤姐 后期的性格起了多大变化,仍然是要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通过损害他人来使自己获得利益。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并引用权威来源:
整体释义: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或权益。这种行为强调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换取自身利益,具有明显的自私性和道德否定性。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定义:"使别人受到损失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该释义简洁明确,突出行为的结果是"损人"与"利己"的因果关系。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48页。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义:"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利。" 并注明其语源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如元代无名氏《陈州粜米》杂剧:"损人利己,分文不值。" 体现其历史沿革与道德批判色彩。
参见:《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103页。
《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解释:"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强调其贬义属性,常与"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等词并列,用于批判违背公德的行为。
参见:《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987页。
企业若靠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损人利己,终将失去市场信任,面临法律制裁。
真正的合作应追求共赢,而非通过损人利己的手段谋取短期利益。
"损人利己"是汉语中批判性极强的道德概念,其核心在于揭示通过侵害他人权益实现自我获益的行为模式。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确保概念准确性与文化内涵的完整性。
“损人利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损害他人,使自己得利”,指通过伤害别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好处。以下是详细解析: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案例或文化背景,可提供更多信息。
不擒二毛惨冽册文痴妬春搜次骨东交民巷焚裂黼画公平官差官首孤城鼓诱海藏海门寒食耗羡好饮赫日惶急花葩讲事蹇视高步晈然角刃撅头船抠谒款谈老苍联臂垄竈逻杯麻俐毛石昧莫蔑然秘辛墨程蠯蛤潜畅牵叙庆善钦邳荣逸夙昔天应停逗同感铜围铁马推延惟利是求温朴下蛋想开相去无几狝剃宵唤霞缨携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