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王殿的意思、十王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王殿的解释

指寺庙里供奉十王的殿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或戏之云:‘君有豪名,能深夜赴十王殿,负得左廊判官来,众当醵作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盖 陵阳 有十王殿,神鬼皆以木雕,妆饰如生。”参见“ 十殿阎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王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佛教、道教信仰相关的宗教建筑,指供奉十位冥界审判官的殿堂。其核心释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十王"源于佛教"十殿阎王"概念,指冥界十位主管亡魂审判的神祇;"殿"为宫殿式宗教建筑。该词最早见于宋代《佛祖统纪》,指代供奉十殿阎王的庙宇空间(参考《汉语大词典》)。

二、宗教内涵

  1. 审判体系: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十王分掌死后七七日至百日、周年、三周年的十次审判,决定亡魂轮回去向(参考《大正新修大藏经》)。
  2. 神祇组合:包含秦广王、楚江王等十位阎王,融合佛教因果轮回思想与道教阴司体系,宋元时期形成稳定神系配置(参考《中国宗教神明谱系》)。

三、建筑特征 典型十王殿采用轴线对称布局,主像为地藏菩萨,两侧分列十王塑像。山西蒲县东岳庙十王殿、四川丰都鬼城建筑群为现存典型实例,彩塑艺术融合宋代写实风格与明清世俗化特征(参考《中国宗教建筑艺术》)。

该概念在明代《金瓶梅》、清代《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反映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生死观。现存碑刻文献如北京白云观《十王殿碑记》(明万历年间)佐证了其历史演变(参考《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网络扩展解释

“十王殿”是民间信仰中供奉十殿阎王的寺庙殿堂,源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后的冥界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十王殿是供奉“十殿阎王”的宗教场所,常见于佛寺或道教庙宇中。十殿阎王是阴间审判亡魂的十位主神,掌管地狱刑罚与轮回转世。

  2. 十殿阎王构成
    十王分别执掌不同职能,依次为:

    • 秦广王(第一殿):主管生死寿夭与吉凶。
    • 楚江王(第二殿):掌活大地狱及十六小地狱。
    • 宋帝王(第三殿):司掌黑绳大地狱。
    • 仵官王(第四殿):掌合大地狱及血池地狱。
    • 阎罗王(第五殿):总领十殿,审判亡魂后移交后续各殿。
    • 后续五殿包括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分别负责不同刑罚与轮回安排。
  3. 文化表现与艺术形象
    十王殿中的神像多为木雕或泥塑,形象威严,如《聊斋志异·陆判》中描述陵阳十王殿“神鬼皆以木雕,妆饰如生”。部分寺庙会将十王与判官、牛头马面等冥吏共同供奉,形成完整的阴司体系。

  4. 宗教意义
    十王信仰融合了佛教“地狱说”与道教“酆都大帝”体系,强调因果报应,劝人向善。地藏菩萨作为幽冥教主,地位高于十王,象征救赎与慈悲。

  5. 相关扩展
    十王殿的布局常分左、右廊,如《陆判》中提到“左廊判官”,暗示殿内结构复杂。民间习俗中,亦有在十王殿举行超度法会或忏悔仪式的传统。

如需了解具体寺庙中的十王殿实例,可参考《聊斋志异》相关篇章或查阅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脚旗败俗伤化榜船宝珥变质别称不世常祭吃黑饭,护漆柱惆惋大鼓书丹辉倒捻子德色斗鸡走马放恣改律赶街嗝顿恭迎遘结郭沫若悍勇合法权益回鱼箸简涩翦翕洁清自矢精疎激迫开正狼毫料高灵蔡隆穷録橐满脸春色满盈麻疹内廐孥稚炮捻迫亟愆淫青鸠胜否慴悚拾人牙慧誓状首乡爽俊塘堰填壑天野同归于尽恫怨脱尸玩儿完下田泻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