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源阁的意思、文源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源阁的解释

清 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在 北京 圆明园 内。 乾隆 四十年(1775年)修建, 咸丰 十年(1860年),为 英 法 联军焚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源阁是中国清代乾隆时期修建的皇家藏书楼,专为贮藏《四库全书》而建,是清代“四库七阁”之一。其名称蕴含深厚的文化寓意,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础释义与名称解析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定位 文源阁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位于北京西郊圆明园内。乾隆皇帝为妥善保存耗时十余年编纂完成的《四库全书》,仿效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规制,在皇家园林中建造了文源阁等七座藏书楼。文源阁作为“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另三阁为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之一,主要服务于皇帝及皇室成员阅览,是皇家文化工程的重要设施。

三、建筑特色与文化象征 文源阁建筑风格庄重典雅,采用“明二暗三”的格局,外观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以符合《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防火理念。其命名直接体现了乾隆皇帝“崇文重教”、“溯本求源”的治国思想,象征着清廷对中华文化正统的继承与发扬,是盛世文治的象征。

四、历史命运与遗产价值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文源阁及其所藏《四库全书》不幸全部化为灰烬,仅余遗址。其毁灭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大损失。尽管如此,“文源阁”之名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仍作为清代官方系统保存典籍、重视文化传承的标志性符号,被载入史册,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

权威参考来源:

  1. 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 清代皇家藏书: 对“四库七阁”及其功能的官方介绍。
  2.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四库全书》专题数据库/历史沿革: 详述《四库全书》编纂、抄写及贮藏历史,包含文源阁信息。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清代宫廷档案(如《清实录》、《乾隆朝上谕档》): 原始文献记载了文源阁的建造旨意、命名缘由及功能。
  4.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 “文源阁”词条: 提供标准化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学术评价。
  5. 相关学术专著(如任继愈主编《中国藏书楼》、黄爱平著《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深入探讨文源阁在藏书史、文化史中的地位与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文源阁是清代皇家藏书楼,位于北京圆明园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况

  1. 建造背景
    文源阁始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由圆明园内的四达亭改建而成,是清代“四库七阁”之一,专门用于收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

  2. 地理位置
    多数资料显示其位于圆明园东北部,院落坐北朝南,南北两侧有河道穿流(部分早期文献称在西北部,可能因历史记载差异或遗址方位描述不同)。

二、建筑与功能

  1. 设计特点
    建筑为两层六开间,中心为藏书阁,外围有宫门、碑亭、围墙、石板路等附属设施。2024年考古还发现了精巧的供排水系统和防火结构,体现了古人应对典籍保护的智慧。

  2. 核心功能
    作为皇家藏书楼,文源阁是《四库全书》的七大官方保存地之一,象征乾隆时期的文化集大成工程。

三、历史命运

四、文化意义

文源阁不仅承载典籍,还代表了清代皇家园林与藏书文化的结合。其名称“文源”寓意“礼乐文明之源”,反映了乾隆帝以文化巩固统治的思想。


注:如需了解更完整的考古成果,可查阅、3、4的官方发布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白金汉宫奔牛不无部辖餐卫察己知人乘黄沉重少言赤练蛇吃文冲心绸缪帐扆传译触藩羝翠华凋摧绖皇对准二三子風和日煗冯隆伏老轧空头高德公务昏昏默默或曰嘉庆子急手咎氏廊下食了日帘钩梨花雨吝口陋远马毛猬磔濛澒门牡泯却盘面潘岳花朴金野现象频岁钳耳秦桥荣声鲨皮耍逗淑亮顺身瞬心司南车四夷馆宿老田籍推廓微小岘首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