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rn pale with echo (thunder)] 像听到回声像听到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响,回声,震,响雷,都是名词作状语
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资治通鉴》
“响震失色”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人因受到巨大声响或突发事件的惊吓,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形容极度震惊或恐惧的状态。该成语中的“响”指回声,“震”指雷声,均作状语,强调外界刺激的突然性和强烈性。
出自《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描述孙权展示某物时,众人因震惊而脸色大变的情景。
部分资料(如、6)提到该成语也可形容“事物威力极大,使其他相形见绌”,但此解释较少见,主流含义仍以“因惊吓而失色”为主,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
《响震失色》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声音响亮而使人摇摆不定或失去色彩。该成语的拆分部首为「口音心」,拆分笔画为「8-5-7」。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句话:“屈原之赋,响震而动听者失色。” 这句话形容了屈原的赋诗声音的响亮程度,使人们惊叹又不禁失去颜色。
该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響震失色」。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区别,例如「响」的古代写法为「’响’左右为声旁,中间为方旁」。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轰隆一声巨响,雷霆般的天籁声让人们听后响震失色。
2. 音乐会上,嘉宾的高亢音色使全场听众听后响震失色。
组词:响声、震耳欲聋、失色神情、失声痛哭。
近义词:动人心弦、声色俱佳、令人印象深刻。
反义词:音调平淡、无声无色、毫不起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