剗削的意思、剗削的详细解释
剗削的解释
1.削除;铲除。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失去周字知唐必兴》:“ 则天 初称 周 ,方具告天册文,有吏人见大 周 字上有两仙童,长二三寸,执刀剗削,斯须视之失去‘周’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二月,甲辰,詔:‘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剗削,加土为坟,掩蔽枯巧,勿令暴露。’”《云笈七籤》卷二五:“犬鼠不至处,剗削草秽,浄地之上。”
2.废除;删除。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右臣窃见 元祐 以来朝廷改更弊政,如青苗、市易、保甲等事,一皆剗削,而天下卒无一人以为非者。” 明 方孝孺 《赠卢信道序》:“大 明 御宇内今三十年,屡詔誥四方剗削 元 之遗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误将‘切’字认作正文耳。此则当作剗削,勿使为全书之累也。”
3.克扣,削减。 宋 叶适 《财总论二》:“大将殖私,军食自制,无復有统,转运所至,剗削攫拏,……贪赃之人又因之以为己利。”
4.犹讪笑。 明 《杀狗记·王老谏主》:“休怒,路见不平令人剗削。” 明 《杀狗记·谋杀孙荣》:“今日上坟,尀耐 王老 将一幅画儿为由,当面被他剗削一场。”
词语分解
- 剗的解释 剗 ǎ 剗 à 均见“刬”。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 削的解释 削 ā 用刀切去或割去:削皮。削发(?)。刮削。削足适履(把脚削去一块来适应小鞋,喻迁就或勉强凑合)。 减少,删除:削剔。削职。削损。 像刀削过似的,一般形容陡峭或消瘦:削壁。削立(陡峭壁立)。瘦削。
网络扩展解释
“剗削”(chǎn xuē)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主要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使用场景:
1.基本含义
- 削除;铲除:指彻底去除或清除某物,常用于描述对物理或抽象事物的彻底清除。例如:唐代文献提到“剗削草秽,浄地之上”(清除杂草,使地面洁净)。
2.引申义
- 废除;删除:指对制度、文字等内容进行废止或删减。如宋代苏辙曾用此词描述改革弊政“一皆剗削”(全部废除)。
- 克扣;削减:用于形容对财物、资源的缩减或侵占。例如宋代记载官员“剗削攫拏”(克扣掠夺)。
- 讪笑:明代戏曲中引申为讥讽、嘲笑,如“被他剗削一场”(被其讥讽)。
3.使用注意
- 历史语境:该词多用于古代政治、文学场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 形近词区分:需与“斲削”(zhuó xuē,砍削/修饰文辞)、“芟削”(shān xuē,删除)等词区分,避免混淆。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云笈七签》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剗削的意思
剗削(cǎn xuē)是一个汉语词语,用来形容削减、砍去或切除某物的意思。
一、拆分部首和笔画
剗削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少(小);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二、来源
剗削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可能是由刺剜和剪修两个词组成,用来描述用刀割剪修削的行为。
三、繁体
在繁体字中,剗削的写法是「剷削」。
四、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剗削的写法并不常见,它一般使用「剪彀」、「劖劊」等词汇来描述同样的意思。
五、例句
1. 为了让木材更加平整,工人使用锯子进行剗削。
2. 医生建议我进行手术,将肿瘤剗削掉。
3. 在烹饪中,将蔬菜剗削成薄片能够增加口感。
六、组词
一些与剗削相关的词汇包括:修剪、削减、割切、切削等。
七、近义词
与剗削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剪除、切除、割掉、砍掉等。
八、反义词
与剗削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保留、增加、添加等。
希望这些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白洑白剧边幕标率弊子藏户吹捧忖测错逜待泮丢失对扬敦庞嚲懒饿羸高曜观念艺术国史馆涵煦横生皇州患难疆畎经目金锡镌骨铭心科柏鲙刀垒尉例儿扯儿领纳领挈率德駡辱绵薄面诮面执明烈拿把拿鼎泥书喷薄欲出砰磕钱心起办青羌坂晴暾穷闾铨采斪斸入梅洒扫应对撒子霜涛司号员逃之夭夭相央嫌闲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