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肃。《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王师部伍静严,贼有惧色。”
“静严”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静”与“严”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静”本义指安定、不喧闹,如《说文解字》释为“审也,从青争声”;“严”则指庄重、肃穆,如《玉篇》称“威也,尊也”。两字结合后,“静严”一词在语义上形成互补,特指环境或氛围的肃穆庄重,多用于描述宗教仪式、学术场合或自然景观中的静谧与威严并存的状态。
从古汉语用例来看,该词可见于佛教典籍,如唐代《法苑珠林》中“殿堂静严,钟磬清彻”,形容寺庙内肃穆清净的氛围。现代汉语中,其引申义可指代人物性格的沉稳端方,例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的例句“将军神色静严,不怒自威”。在文学创作中,该词常被借以烘托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寂静张力,如冰心散文中“雪后的昆仑山愈发显得静严巍峨”。
需注意的是,“静严”属于书面语体,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近义词包括“肃穆”“庄严”,但区别于“肃静”偏重环境安静、“严峻”强调状态严厉的单一维度,“静严”更突出静与威的双重特质,这一特征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词义辨析中有明确阐释。
“静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ng yán,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指整肃,常用于描述军队、环境或态度的严肃庄重。例如《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中记载:“王师部伍静严,贼有惧色”,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令敌人畏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新唐书》或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百足百足不僵抱关击柝编集便士大航当门犬氐首顿扰丰凝丰信赗赠腹记根株牵连过谋骨殖豪女荒絶画鄣回纹狐尿刺疮鮆力精洁金龟浸凌今文经学骏骨愒息揽客牢蔬螺果马公帐麻林昧地瞒天纽约盘博盼切撇号秦圣穷根究底取拙乳钟桑弧蒿矢馺踏色作闪动神符升起沈练时奥石枏适士熟菜松鲈玩儿不转挽歌郎象王宵烛遐旨写生画